近段日子,凡是经过高阳村的市民都会被这个村庄的喜庆气氛所感染。原来,本月初,高阳中心桥正式通车,实现了村民期盼多年的通车之梦。
记者在新通的高阳中心桥上看到,该桥贯通东西,宽达十余米,桥上两侧设有步行道,供村民步行过桥,实现人车分离。
“7月1日通桥的时候,桥上红旗招展,鞭炮齐鸣,好多村民过来看,有些村民专程从外地赶回来见证这一刻!”高阳村“一肩挑”干部林银荣告诉记者,高阳中心桥是村民通往翁垟建成区的必经之路。此前,有着27年历史的旧桥出现了严重的开裂,人们走在桥面上甚至可以透过桥板看到河面。
而由于该桥是人们往来翁垟工业区和柳市的捷径,常有载有钢筋、水泥等沉重物资的车辆经过,给本已危旧的旧桥加重负担,也给村中及周边群众的出行带来了隐患。今年,在翁垟街道的支持下,该村两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决定对重型车辆进行限行,随后积极筹划造桥事宜。
“大家评估了下,造桥要180余万元,村里集体资金有限,于是村里的能人志士、党员干部带头捐款。”林银荣告诉记者,一开始,村两委每天安排两名党员进行现场的后勤保障和秩序维护工作。令人没想到的是,见大桥修建,每日有村民们赶到桥边咨询如何捐赠爱心款。于是,村两委将捐款箱放到桥边,并由工作人员将捐赠情况予以登记。村民的爱心如潮水般涌来,爱心捐款络绎不绝,其中有正值壮年的在外乐商,也有90多岁的老人,即便在通桥当天亦有村民赶来捐款。
“爱心人士的捐款已经超出了建桥的成本,多出来的钱,我们将用于规划在桥西北河边建设一座长廊,供村民在河边乘凉,也进一步提升村庄环境。”林银荣说。
在新望村,即将通路的喜悦也洋溢在每一位村民心头。新望村位于经二路西侧,由于紧邻翁垟三小和经济开发区,村中往来行人众多。此前村中主要道路宽仅三四米,早晚交通高峰期,村庄主路口经常堵到连电动自行车都开不出去。有时,车辆交汇,村民为了避让对向车辆经常掉到路边的农田里。因此,在村中打通一条舒心路早已成为村民们多年的心愿。
“别看这条断头路只有300多米长,涉及的村民达数十户。”在经万路延伸工程现场,该村党支部副书记林旭丰指着整治平坦的施工现场激动地介绍道。今年年初,新望村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决定力排众难,推进这件民心所向的民生实事。在新望村“一肩挑”干部的带领下,该村两委干部一户户走访村民做通工作。其中一户村民住在路旁已近30年,并在自家房子开了间小卖铺,居住兼经营。获悉村里要打通断头路的消息后,住在这里的两位老人尽管不舍仍支持村中发展,毅然腾出了房子。
此外,村为老服务中心的老同志陈胜利、马洪弟等每日6时许到施工现场,维护周边交通秩序,为项目推进保驾护航;村中妇女自发烧制茯茶,为施工队解乏去暑;翁垟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也提供补助,解决资金难问题。
如今,在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条开建于今年3月的道路即将于本月底建成通车,届时这条宽6-8米的通村大道将配上绿植小景,为新望村及周边村居村民带来全新的出行感受。
“我们新望村由原双望村和新河村融合而成,‘新望’寓意新的希望。村民们都说,这条路的打通就是两村融合的最好体现。”林旭丰告诉记者,接下来,该村还将在经万路旁修建环河游步道等,以点带面提升村庄环境。
桥通了,路宽了,不少市民发现翁垟街头的公共自行车也多了起来。上月底,公共自行车正式在翁垟各村社及主要街区投放使用。
“经过前期调研,目前,我们街道一期设置了27个公共自行车停放点,投放公共自行车310辆,覆盖街道主城区和沙角、樟树下等十多个村。”翁垟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让市民骑行更舒心,该街道设有大数据智慧平台,可以实时追踪每一辆公共自行车的行驶和停放情况,并安排专人就全街道的公共自行车实行三天一清洗,保障群众舒适的出行体验。
除此之外,考虑到公共自行车首次入驻翁垟,部分群众可能存在找不到泊位、公共自行车操作不灵等情况,该街道专门安排了68180065热线电话,由专人坐班接听,解决群众遇到的“骑车难题”。
公共自行车作为一项零碳出行工具,为加快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也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的出现普及受到了群众欢迎。
“过去出门买菜,开车出行停车难,走路又嫌累。现在好了,有了公共自行车,非常方便。”东塘下村的朱女士是公共自行车的首批尝鲜者之一,她说自己此前也曾尝试过共享电动单车,虽然便利,但是由于运营商管理不当,街面上一度出现车辆乱停乱放现象,给往来行人带来不便及安全隐患。如今,街道各个主要道路均设有公共停车点,群众短距离出行方便多了。
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体现在攻坚克难中,体现在为民办实事中,已成为翁垟街道各项工作新特色。下一阶段,翁垟街道将继续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奋进之力,进一步在学思践悟中实现知行合一、在真抓实干中展现为民初心、在时代风口中把握前进机遇,持续把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引向深入。
来源:印象翁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