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上班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喜报!乐清这几个老人斩获金奖!

[复制链接]

323

主题

818

帖子

854

积分

小二

Rank: 4

积分
85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世事何曾是绝对 发表于 2025-8-16 09:4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电信
日前,由温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的“强城有我·文明同行”2025年温州市文明实践项目暨基层宣讲展示交流活动落下帷幕,共评选出5个金奖。其中,虹桥镇选送的《新闻村播——银发讲谈社文明实践项目》从全市42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一名,斩获金奖。




基层宣讲是党群连心桥,是政策方针“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关键路径。但不少基层宣讲总隔着堵“无形的墙”:讲台离群众太远,八股文像“隔空喊话”;宣传栏多是“官样文章”,老百姓看着眼熟听着却生分。问题不在群众不愿听,而是宣讲缺了“地气”。

△胡秀进爷爷凉亭讲新闻

上世纪90年代开始,89岁的胡秀进、91岁的陈通明、90岁的金震远三位老爷子为了让村民了解上级方针政策,干脆用方言讲新闻,从此村里就有了自己的“新闻村播”。这三位老爷子凭啥让乡亲们追着听了30多年?核心就在于他们用“三破工作法”精准戳中了理论宣讲的堵点,把“要我听”变成了“我要听”。


△胡秀进爷爷用Ipad看时事新闻


△陈通明爷爷看报纸


△金震远爷爷看报纸

一破空间壁垒,用“弯下腰”拉近距离

不把自己架在会议室的讲台上念稿子,而是主动俯下身子走到群众身边,桥头边、榕树下、凉亭里,哪儿人多去哪儿,空间一打破,会场直接变现场,大爷大妈们小马扎围一圈,连空气都透着股亲切劲,这才是把宣讲送到老百姓心坎上。



二破内容隔阂,用“真功夫”架起桥梁

陈通明爷爷为了积累素材一下子订了5份报纸,30年手抄笔记堆了半米高;胡秀进爷爷学电脑、用iPad,他说“时代变了,咱得跟得上,不然讲老黄历,谁爱听啊?”


△陈通明爷爷积累的手抄笔记

最绝的是他们把大道理变成家乡话:讲乡村振兴,就说“秧歌跳得欢,田里收成好”,乡亲秒懂政策好才能日子旺;讲中美贸易战,形容“乌龟碰石板——硬碰硬”,国家的硬气态度一目了然;讲美国加关税,比喻“口渴喝盐卤——自找苦吃”,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间,道理也入了心。他们用最亲切的方言把“高大上”的政策变成带着“泥土味”的家常话,那层窗户纸一下子就捅破了。

三破认同困局,用“长相守”凝聚人心

30年风雨无阻的坚守,这份执着不仅是最动人的志愿宣言,更让凉亭成了凝聚人心的“强磁场”——从最初听众自带板凳的“板凳会”,到众人众筹音响、集资装空调;从徐恭兰自掏腰包买桌椅,到胡金友、郑阿三等老人分发水果、矿泉水,还主动打扫卫生。日复一日的坚守如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凉亭也从宣讲阵地升华为乡亲们情感相依、价值共鸣的精神家园。


△老人在桥边听新闻

30多年,10000多个清晨,2000多场宣讲吸引了十里八乡的数千名铁粉,他们多次被中央、省级媒体报道。银发宣讲员用行动打通了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让精神的种子在乡土间生根发芽,让文明的星火在群众心里代代相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乐清上班族网 ( 浙B2-20100310-1 )

GMT+8, 2025-8-16 18:42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