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上班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7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核心素养下的深度学习 —— 乐清市知临寄宿学校数学组第一次教研活动

[复制链接]

528

主题

528

帖子

604

积分

小朋友

Rank: 1

积分
60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乐清在线 发表于 2021-3-25 08: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电信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3月22日,乐清市知临寄宿小学数学组开展了新学期第一次数学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可以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理念的交流!
        首先由陈萍萍老师和四(6)班的孩子为我们带来的《三角形的特性》。课堂上,陈老师先以问题为资源,以分享交流的模式,引导学生整体参与,在讨论辨析中清晰地抽象出三角形的定义;再通过联系旧知“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弱化三角形画高的难度,以及高和底一一对应,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凸显了数学本质。陈老师的课堂环节清晰,层层推进,师生关系融洽。
        接着谢乐荣老师和四(9)班的孩子为我们展示《平均数》。谢老师让学生先从“个”的水平比较到“组”的水平比较再到不同人数“组”的水平比较,从而让学生知道“平均数”的用途是公平的。比较成员个数不同的两组水平高低,和“平均数”可以通过总数除以份数来求得。在对“平均数”意义理解。谢老师让学生学会“移多补少”“汇总均分”“假设调整”在学生的发问回答中把知识引向深入过渡巧妙衔接紧凑。整堂课,谢老师充分展示了一位青年教师的教学风采和数学底蕴。
        最后由浙江省教坛、温州名师符玲利老师和四(10)班的孩子共同为我们演绎《三角形》。课堂上符老师立足学情,首先通过让学生尝试画三角形的活动,紧紧围绕“三条线段”、“围成”这两个关键词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紧接着符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底和高,发现三角形的高就是顶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再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加深对“高”的深度学习。符老师的课堂有效触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观察、交流与辨析中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建立正确而清晰的概念表征系统,最终实现概念内化。符老师的课堂有张有弛,环环相扣,孩子们热情高涨,真正实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深度学习,这才叫“春意盎然”,这正是真实的生命成长课堂!
        课后,郑蓓蓓老师对三堂课进行了有效的点评。郑老师指出,陈老师课堂的所有教学环节和活动设计都凸显了一个“实”字,即内容丰实,目标扎实,学得厚实,尤其是在引导学生理解概念中的关键词语“围成”和“组成”的区别环节和画高环节,凸显出本节课学习的深度和厚度。而谢老师基于对学情的了解,把教学目标定位得非常准确,将重心放在教学“平均数”的意义上,促进学生对这个抽象统计量含义和特性的理解,其次才是求“平均数”的方法,使得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更为深刻和全面。符老师将课堂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得到学习和成长。听课老师们也进行了畅所欲言的交流,既肯定了上课老师的亮点,也提出了独特中肯的优化建议。
        在活动的最后,符玲利老师为我们做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的讲座。符老师指出,深度学习是对数学学习“浅层化现象”的直接反对,旨在在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由深度学习引发的深度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由具体的数学活动过渡到一般性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结束时,王校对数学组的老师们提出:首先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学,尤其是在问题的引领上要设计得有效巧妙;其次教师应把握课堂上的动态学情,提高课堂实效;最后对课件的使用不要过于依赖,而要注重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这样的教研活动中,相信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思考和收获,同时也为我们的教学工作积蓄前行的力量。在今后教学教研的路上,我们继续携手前行!
来源:乐清知临寄宿学校小学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乐清上班族网 ( 浙B2-20100310-1 )

GMT+8, 2025-8-16 13:39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