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人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实践则是船上的桨,必须用尽全力尝试,才能抵达未知的无边无垠的远方。为了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分享珍贵教育经验,打造终身学习型教师,8月27日下午,丹霞路小学全校教师齐聚一堂,共同举行“我的教育故事”读书·班级管理经验分享会。 首先,叶乐娇老师与大家分享了《PBL重新定义学习——项目化学习15例》一书。项目化学习流行于国际前沿已有数载,而在我国,尚呈现为星星之火般的发展态势。“在做事中学习”的理念,使项目化学习在防疫背景下得以多样化地实践。叶老师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分析与解读,向老师们介绍了项目化学习设计的七大板块。她强调,在项目化学习中,必须树立“过程大于结果”的教育观念。 接着,由郑佳老师向大家介绍数学项目化学习案例《我是小小观察员》。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路径多种多样,而微项目化学习是其中相对便于操作的一种。在小学数学四下《观察物体》一课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设计游戏,深入体会学习的乐趣。学具操作、纸上闯关、编程游戏……一件件由巧思构成的作品,不仅帮助孩子们打开了眼界与格局,更在潜移默化中为他们带来深深的社会关怀。 项目化学习与科学实验的碰撞也是十分精彩。方慧红老师从植物繁殖实验的视角出发,由一个驱动问题开始,带领着学生们查阅资料,一步步完成准备工作,合作进行项目研究,最终得到成果。方老师还将眼光放到了更大的格局上,希望能够通过将植物繁殖实验与语文、美术等多门学科有机结合,实现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尝试。 主题班会、语文学科、综合实践……看似不同的学科,却在赵爱萍老师的手中完美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仅是“环保”二字,就能衍生出多种多样的活动。赵老师以往常学习的设计为框架,提出项目化学习的六维度,将一桩一件安排得井井有条;更开展系列化项目研究,带动更多丹小教师将环保意识融入到教学的点滴中去。 读万卷书的同时,还需行万里路——余以勒老师用轻松幽默的口气来和老师们《唠唠班主任那些事》。班主任工作虽然辛苦,但在她的语气中,更多的却是喜悦与自豪——体育特训、科学活动、集体出游等活动强健着孩子们的体魄;《到大自然中去》、《丹霞少年》等特色课程,丰盈了孩子们的内心。 姚晓群老师细细讲述了她带领阳光3中队《遇见阅读》的美妙旅程。两年时间,“书虫小屋”从无到有,孩子们在这里收获了有趣、有情、有理的阅读时光。无论是每周一疯狂推荐好书日,还是每周二、四的国学诵读,又或是学期末的绘本游考、课本剧展演,无一不彰显着姚老师带领孩子们爱上阅读的决心。
活动最后,黄小林副校长进行了总结,他指出:阅读与实践,二者缺一不可。而项目化学习,值得每一位丹小教师通过知与行的结合去探索、尝试。柏拉图说,“教育非它,乃是心灵转向。”愿每一位老师以身边人为榜样,在教学中坚持自身的责任感、奉献精神与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共同促进我校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我们总迫切地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播下一颗种子,还需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方能成长。给孩子播下一颗项目化学习的种子,以实践的阳光照耀,灌溉以师德的雨露,终有一日,他也将长成茁壮的模样。
来源:多彩丹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