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民转刑”案件预防化解工作现场推进会来到翁垟街道霍邱流动党支部,实地考察翁垟街道“以外调外”矛盾调解机制建设情况,翁垟街道政法副书记陈通贵为大家作现场介绍。 作为乐清工业经济“铁三角”之一,翁垟街道现有常住人口8万人,新居民5万余人,新居民占比高达62.5%,并处于逐年递增趋势。大量的新居民在繁荣辖区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管理的压力、服务的痛点、治理的难题,近年来,街道党工委认真贯彻落实“平安建设”创建工作总体部署,以实施“以外调外”为主要手段,积极探索新居民矛盾调解和纠纷排查工作新方法,全力推进新居民矛盾调解机制建设。
“‘以外调外’的调解机制,其核心就是‘乡音’‘乡情’,以老乡情谊为纽带,快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翁垟街道政法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街道新居民数量不断增多,该群体内存在的矛盾纠纷日益复杂,涉外纠纷调解任务趋于繁重,原有的矛盾调解平台无法全面有效解决新居民群体存在的矛盾纠纷问题,“以外调外”机制以推进新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工作为目标,整合翁垟街道司法、公安、妇联、矛调等力量,推进新居民在矛盾调解工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努力防止“民转刑”及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我们以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依托,成立了新居民霍邱调解委员会,下设‘以外调外’调解工作室,义务提供新居民矛盾调解服务、农民工工资维权劳务纠纷调解服务、司法咨询宣传等多种服务。”翁垟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2009年该调解工作室成立,面向霍邱籍新居民提供婚姻纠纷、工伤赔偿、交通事故赔偿、人身伤害赔偿、劳资纠纷等矛盾调解服务。随着调解工作不断走深走实,“以外调外”工作不断受到新居民群体认可,矛盾调解对象从霍邱籍新居民扩大为其他地域在乐新居民。
在翁垟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调解工作室在新居民群体中逐步建立影响力,形成了新居民有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找“以外调外”调解工作室的处理习惯。在处理新居民之间矛盾纠纷、新居民与本地居民之间矛盾纠纷的过程中,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老乡情、朋友情、亲戚情的纽带作用,极大地提升了调解的成功率,近年来为劳资纠纷、交通事故赔偿、工伤事故赔偿、婚姻纠纷化解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义务调解服务,并利用老乡圈子的优势,及早介入矛盾纠纷化解,在矛盾纠纷尚在苗头状态就得到有效化解,在社会治安防控、和谐居民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来源:印象翁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