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上班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6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样和孩子有效地沟通?

[复制链接]

22

主题

29

帖子

126

积分

大班

Rank: 2

积分
1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立秋 发表于 2021-8-19 16: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电信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和孩子有效沟通的技巧。
就事论事,而不是对孩子做评判。想象一下这个场景: 你走进孩子的房间,一眼看到凌乱的书桌上到处扔着画笔和纸张,东倒西歪的颜料瓶也全都被打开了,但孩子却跑到一边去玩积木。此时,你会说什么呢?很多家长会忍不住劈头盖脸朝着孩子大喊:“你这个孩子怎么回事?用完也不知道把画笔和颜料收好,真是白给你买这么贵的东西了,简直就是浪费。” 此做法并不能帮孩子改正行为,相反还向孩子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你是个坏孩子,孩子的自尊心会因此受到伤害。不如试试采取陈述事实的方式,比如说:“宝贝,画完画要把颜料盖严,要不然它们会干掉的。画笔和纸张也收好,要不然别人都没办法用桌子了。”相信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行为上的不足,并及时纠正过来。

与孩子沟通时,要尽量避免从品行、能力等方面评判孩子,孩子不会因此产生负面情绪,也比较容易思考大人所陈述的事实,进而在行动上配合你。在此过程中,孩子自然也学会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言简意赅地表达你对孩子的要求,而不是借机发泄不满情绪唠唠叨叨的说教,是教养孩子的大忌,也是父母常常会犯的一个错误。譬如下面这个场景:你看见孩子浑身上下脏兮兮的,自己玩的不亦乐乎,你会说什么呢?妈妈们的常见做法是,冲孩子嚷嚷:“你看看你的手哟,真脏,还有你的白衣服都成黑的了!” 若孩子没有什么反应,仍然自顾的在玩。往往会让大人进一步提高声音:“你说你怎么一点也不知道爱干净呢?你都多大的人了,要自己学会照顾自己,我不可能一直跟在你后面帮你操心这些事。你能不能去把自己的脏手洗洗?手洗干净后,去把脏衣服换了……。” 在这个唠叨的过程中,大人更多是在发泄自己的不满。而且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在大人喋喋不休的时候,孩子会停下动作,呆呆站在一旁听着,实际上呢,对于这些长篇大论,他根本没有听进去,而且完全不懂得。大人真正想让他做的是什么?不如简单一句:来,妈妈陪你去洗手,把衣服换了再玩,不然时间久了衣服洗不掉了。 简单、明了、指令清晰的说话方式可以避免引发孩子的厌烦和无奈情绪,也能更好地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明确要点,从而按大人的指令行动。因此,父母在对孩子提出要求时,一定要清晰、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孩子是独立个体,给孩子选择的自由。生活中,我们很多父母总会选择要求、命令、威胁、恐吓等方式要求孩子,主要原因在于父母们有意或无意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主导和权威地位。但是我们忘了甚至是无视这样一点: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和人格。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父母越是严厉对待孩子,孩子要么反抗到底,要么迫于压力去做了,但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给孩子选择的自由可以让父母和孩子双赢。这种有选择的自由既让父母掌控了主导权,也不让孩子产生压迫感,他们也更愿意与父母合作。从长远来说,还可以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判断力。 怎么做?很简单,父母只需问孩子“你选A还是B?”就好。生活中很多这样的例子,如:“宝贝,你今天是穿裙子还是T恤?”“你是想在楼下玩会儿还是在小区里散散步?”其实给出的选择,都是已经父母筛选的。若是自己不允许的,那直接告知孩子,他的那个要求不是一个选择就可以了。当然,并不是所有时候都有多个选择项的。怎么办?这时可以在前后顺序上让孩子选择。如,该睡觉了,可是孩子却逃避洗漱。妈妈不妨问孩子:“你是先洗脚还是先洗脸?” 如果孩子拒绝做出选择,那你不妨问问孩子:“你是想自己选,还是让我帮你选?”要让孩子明白,是他们自己放弃了选择权。

用游戏方式与孩子沟通最有效。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的确如此,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在他们看来,所有事情都是游戏,甚至吃饭、睡觉也是玩。游戏还是孩子解决矛盾的主要形式。通过游戏,孩子学习、模仿甚至模拟社会生活,并从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可以说,被剥夺了游戏权利的孩子是不完整的孩子,而善用游戏无异于掌握了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
值得一提的是,幼儿期的孩子,特别是三四岁的孩子会认为所有东西都是有生命、有感情、能活动的,因此我们常常看到这个时期的孩子会与玩偶说话,心理学上称之为泛灵心理。父母应顺应孩子的发展需求,抓住并利用孩子这个时期独特的思考方式,通过游戏的方式与孩子有效沟通。
如之前所说,沟通的本意是了解双方意图,并达成共识。父母作为话题的引导者和主导方,首要的是尊重孩子,倾听并理解孩子。因此父母一定要考虑沟通的时机、场合,还有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当时的情绪,并注意吸取过去与孩子沟通的经验……。
如此一来,良好的沟通由此产生。

怎样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过:“天才首先是注意力”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能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是打开我们心灵的门户,而且是唯一的门户。
有时我们发现孩子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差!孩子写作业拖拉磨蹭!……我们有没有去思考一下,孩子这些表现的原因呢?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提高专注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呢?
专注力的培养和训练受到越来越多家长和老师的重视,那么今天我主要和大家谈谈:怎样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首先,我们来分享一下,什么是专注力?
专注力,简单的理解,他是一个人集中所有的注意力指向一件事情的能力。也有老师把这个能力称为集中力。可以看出集中是这个能力的核心!他需要大脑有选择的去接受某些信息,而抵制其他活动和其他信息,集中所有的心理能量用于所指向的某一事物。
对于专注力的定义,我更喜欢用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赖提出一个术语:心流。意思是全身心地投入某一件事情而达到忘我的境界并最大限度的发挥能力的状态。我认为专注力一个人最重要最基础的能力。没有专注力的孩子,肯定学习效率和听课质量都难以提高。所以专注力训练不只是多动的、上课不能注意听讲、做事拖拉的孩子才需要的,更是能让优秀的孩子走向卓越的一种训练。

12年的教学生涯,接触了无数的孩子,我深刻体会到:“专注力”在学习情境里,是如此容易被忽略、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我很清楚,孩子的上课专注力和老师上课的精采度有极高的相关性,我也不断在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期望能够抓住他们稍纵即逝的目光。但比较让我讶异的是,这类“在上课前就需要老师强力提醒”的孩子,人数还真不少。一整节课下来,我得随时环顾教室的每个角落,用力找回每位孩子的专注力。学习专注力,应该是内在就需具备的自我约束能力,而不是外人强力要求才能展现出来的被动状态。
在家长会时,我将我所观察到的课堂现象和家长们分享,一位母亲烦恼的说:“现在听老师这么说,我才觉得事情的严重。在家里其实我们看不到孩子的学习面向,顶多看着他写作业而已……他的确在家里也有类似的行为,总是要人一叫再叫,才会有反应……。”另一位妈妈则说:“老师,不知道您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让孩子更有专注力呢?”
因此,我试着把对这些爸妈的建议整理出来,也期待我们家校双方能够共同在家里、在学校,协力一起把孩子的专注力找回来!
方法一:第一时间就要有回应
学习不够专注的孩子,有些是因为长久以来他们已经习惯选择性的接收讯息:想听的话就会有反应,不想听的话就充耳不闻、或当做没听到。这类型的孩子,常让大人们呼唤好多次,却无声无息假装没听到,或是回答语气显得不耐烦,或是不情不愿的姗姗来迟。所以我们在改善孩子的学习专注力之前,得先改正他们这些回应他人的习惯,训练孩子在他人说话的第一时间就要有反应。当我们请孩子协助做事、写功课时,孩子应该在第一时间内应声或表达他的需求。如果叫了好多次都没有回应,就要请他到面前来,明确指出我们刚才呼唤的次数,询问他没听到的理由。如果孩子的理由有道理,也要教他怎样有礼貌的表达歉意;若是孩子说不出理由,那么就必须让他对自己这种轻忽的态度深切反省,并让他重新再一次练习:爸妈在远方呼唤,他必须在第一时间回应。
教孩子回应他人时要态度和善、没有借口,这样多练习几次,并持续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知道大人是认真的,他们也会以认真态度来修正自己选择性接收讯息的问题。

方法二:眼神要注视着说话者
指出孩子“选择性接收讯息”的问题还不够,还要将话送进他们的耳朵里、将讯息完整传达到他们心里,孩子才会真正愿意动起来。
从眼神的专注来要求,是很好的开始。当别人在说话时,应该要求孩子眼神必须专心注视着对方,这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专注力的表现。学习不够专注的孩子,在和他们说话时,他们的眼神总是左顾右盼、或是不住的把玩着手上的东西;看似安静有在倾听,其实他们的脑袋正在神游四海。
在开始上课前,我都会要求孩子们专注看着讲台方向;上课进行中,我也会随时观看着孩子的眼睛焦点落向何处,把一个又一个眼神涣散的孩子唤回来。虽然这样的过程很辛苦,但把时间轴拉长来看,会发现他们在学习专注力上是有明显的进步。
我也建议爸妈在和孩子对话时,应该偶尔要反问孩子:“刚才爸爸妈妈说了什么?”如果孩子回答得出来,代表他是专注的,亲子间的对话是有传达力;反之,若孩子回答不出任何话语,代表刚才的对话,可能只是大人们自顾自的讲得开心罢了。
其次,也应该要求孩子不能在对话过程中,只用“嗯”或点头的方式,来回答和大人的谈话。当孩子只会用“嗯”或点头方式来回答,长久下来他们就会变成被动接收讯息的角色,原本该他们自己要做的事情,全变成了大人逼他们在做的规定。孩子能说出内心想法,亲子之间彼此有意见交流,才算是真正的沟通。

方法三:训练肢体动作敏捷度
有些学习不够专注的孩子,也可以发现到他们的动作十分缓慢,做事慢吞吞,总是显得无精打采。
身体的行动,可以带动思考的运转,所以我也会从孩子动作的敏捷度开始要求起。例如,叫了老半天,孩子才慢吞吞的晃过来,这时我就会让孩子退回原处,请他快速的走过来;一次不行,再练习一次;不够快,就再多走几遍。通常走到第三、四次时,孩子就会认真的当一回事。当他走过来时,动作敏捷、移动快速,聆听话语时眼神专注,就可以感受到他整个人都全神贯注了起来。
另外,也可从生活作息的速度感来要求。我会请孩子在时间内,安静、敏捷的转换各种情境,例如:“请在十秒钟内,把普通话课本收起来、数学课本拿出来,开始!”“十秒钟,把数学课本收起来、书法用具拿出来。”“十秒钟,把桌上的东西收干净,用最有气质的微笑看着老师。”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会发现孩子的速度加快了,动作也敏捷许多;同时,他们也重建了规律生活的作息,知道物品该如何分类与摆放,如何更有效率的把自己的生活管理好。

方法四:避免分心文化的影响
现代的孩子比起我们那一代,遇到更严峻的挑战是:他们处于3G产品泛滥的年代,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崩离,以及“数位分心症”的默许。例如,原本该是温馨一家人用餐时间,耳朵边尽是吵杂的电视节目;原本该是人与人直接面对面的互动,爸妈却是边滑手机、平板电脑,边和他们说话;明明写着功课,心里却挂念着不是书上的讯息、而是刚才的电玩又破了几关……。
我们更应该谨慎评估这些电子产品对孩子学习的影响,认真规范孩子使用的时机。别从小就养成容易一心多用的孩子,因为他们很难愿意静下心来,仔细聆听别人说了什么。吃饭时,就专心的吃饭;该玩耍时,就要用心的玩耍;该认真读书时,就该收起心来专注而投入。
先从教孩子“一次做好一件事情”开始,让他们感受到“专心能事半功倍,缩短投注时间”的效益,一次又一次赞美并肯定他们的效率,相信孩子也会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孩子不专心、容易分心、动作慢吞吞、常常叫了好多遍都没有反应……,这些都只是缺乏专注力的表面特征;真正的问题核心,是因为孩子欠缺生活细节的要求,导致他们对于任何事情都选择性的接收讯息。长久下来,影响的不仅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会导致对日常生活的态度更显冷漠。进步,就藏在细节里;孩子的学习专注力,其实也就藏在大人们对于孩子生活细节的要求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乐清上班族网 ( 浙B2-20100310-1 )

GMT+8, 2024-11-15 20:35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