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楼主 |
小饼子
发表于 2023-4-25 23: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移动
本帖最后由 小饼子 于 2023-4-26 00:11 编辑
最近大家都在说淄博,我也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淄博并没有成为热门话题的充分理由。
的确,淄博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作为齐国的首都,但那已是3000年前的事了。新中国成立后,淄博依靠重工业短暂地焕发光辉,成为山东省的第三个地级市。
然而,随着第三产业的崛起,淄博逐渐沦为一个次级城市。许多年轻人甚至可能根本不知道这个地方的存在。即使在山东省内,其GDP的表现也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
淄博既无法与沿海的青岛、烟台相媲美,也无法赶超内陆的潍坊和济宁。因此,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特色产业来看,淄博并没有成为热门话题的特质,更不用说成为现象级的网红城市了。
图片
再来谈谈淄博的烧烤,其火爆程度实在令人费解。东北烧烤、新疆烧烤、云南烧烤、徐州烧烤,哪一个不比淄博的烧烤更有名气?就拿山东省内的济南烧烤和沿海的海鲜烧烤来说,它们也是各具特色。
为何淄博的烧烤如此火爆?环境优越吗?其实只是大桌子搭配小马扎。价格便宜吗?的确不算贵,100元吃饱,200元吃得很好。但关键是很多人坐高铁来品尝这里的烧烤,折算下来一串价格可能高达几十元,贵不贵?
坦白说,每个城市都有烧烤。淄博既非旅游城市,也不是什么中心地带,烧烤口味也只能说一般。那么,凭什么淄博的烧烤如此火爆,这让其他城市如何是好?
直到我听说了一个故事,我才明白了。
这个故事可以追溯到去年五月,当时作为省会城市的济南疫情相当严重,因此将山大的12000多名学生送到邻近的淄博进行集中隔离,其中有2000多人被安排到临淄。
然而,临淄并没有简单地将隔离当作任务,更没有把学生视为负担,而是精心照顾了他们。隔离结束后,当地**为了慰劳这些吃了20多天盒饭的孩子们,特意为他们举办了一场烧烤派对。
在封闭环境中吃了许多天盒饭的学生们,突然品尝到了久违的烧烤,他们感慨万分,一边吃一边流泪。并约定明年春天再来临淄聚会,共享美味的烧烤。
正是这顿特别的烧烤,在大学生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三月,学生们如约带着朋友重温那顿特殊的烧烤,回味那特别的滋味。
他们一边品尝一边拍照,一边记录感受,然后分享到网络。很快,“淄博烧烤”吸引了更多博主的关注,相关话题也迅速走红,短视频播放量高达30多亿次。
大众点评上,“淄博烧烤”的一周搜索量同比增长了700%,笔记数上涨了1400%。线上热度还带动了线下的发展,仅在3月份,淄博就接待了480多万外地游客,旅游收入增长了60%。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那些乘坐高铁甚至飞机赶来的人们,真的只是为了品尝一顿烧烤吗?不,他们所品尝的是孔孟之道中的报恩精神,以及这座城市空气中浓浓的人情味。
这场烧烤传递的正是淄博这座城市的真诚与热情。这使得人们纷纷将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分享到网络上,引发了一场热潮。正是因为这种真挚的情感,淄博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记。
这是一次爱与爱之间的双向奔赴,是一次善良与善良之间的呯然心动,只有善良的人才能识别善良,懂得善良。
学生们与亲朋好友如约而至的举动,让淄博政府备受感动。作为一个沉寂多年的三线城市,淄博重视这个难得的机会,迅速调动全市力量,将五一节设定为淄博烧烤节。
为了让各地游客能够直达烧烤现场,市长亲自争取交通部支持,开通了济南至淄博的高铁专线,全程不停车,直接抵达烧烤店。据悉,还有计划从北京开设一条专线。
各个市区的文旅局**齐心协力,担任淄博烧烤的代言人,亲自登上列车为淄博烧烤大力宣传。政府还在市内增设了21条“淄博烧烤”公交专线,带领游客顺利打卡各大烧烤店。
图片
除此之外,淄博政府还着手解决了三个看似简单,却实际很难做好的“细节问题”。他们甚至为此发出了一条宣言:谁跟游客过不去,那就是跟淄博人民过不去。
首先针对交通运输业,淄博政府规定在市区内接送游客的交通工具不得拒载,不得额外收费,不得刁难乘客。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将立即停止营运并进行处理。
其次,针对住宿行业,淄博政府要求开发富有特色的青年旅社,对学生实行半价优惠。同时,要求其他住宿行业不得随意涨价。往往原本在线上标价1000元的房间,在前台实际只需支付200元。
最后,针对烧烤行业,淄博政府严格要求商家不得损害顾客利益,不得欺诈游客。小吃街的商家需要定期检查秤具,如称重不准确将被责令停业。烧烤摊同样受到严格监管,甚至有直播博主拿着电子秤考察了10家烧烤店,结果发现每家都十分守信。
淄博火爆市在这个简单真挚的故事里,在每一个感动人心的细节中,在那些见证了淄博人民深厚情谊的时刻。这种情感的力量,让淄博成为了一个值得被关注、被传颂的城市。
相较于那些声名狼藉的城市,如云南的恶劣导游、三亚的天价餐和雪乡的欺客行为,淄博的表现令人敬佩。淄博给那些渴望出名却屡次陷入负面舆论的城市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教训。
从另一个角度看,许多人羡慕淄博,他们羡慕的到底是什么?仅仅是烧烤吗?实际上,大家更羡慕的是淄博政府的情义之心,以及**们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
有人可能会质疑,淄博的做法意义何在?仅凭一种小小的烧烤就能提升GDP吗?当然不是。虽然烧烤本身可能并不盈利,但游客的到来给城市带来了人气,进而提升了城市活力和商业环境。
就在昨天,淄博顺势发行了一款非标准政信产品,2.5亿元的额度在短短一秒钟内被抢购一空。这说明了什么?这表明公众对淄博的信心满满,而信心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比黄金还要宝贵。
看看淄博,再看看楼下的街道,为了文明城市,要求商家统一换门头,卖骨灰盒的和卖母婴用品的一个样的门头,别说游客,商家自己怕是看着都想找地缝。
说到这里,再吐槽一下。云南拥有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拥有数不尽的自然资源,拥有多少差异化的民族文化,为什么总是被钉在耻辱柱上?
少点形式主义,多站在游客的角度想一想,人心换人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