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适逢农历的腊月初八,在北白象的文化中心举办了一场关于“阐释书法精神 传承文化精髓”篆书及笔法的演示分享会,现场邀请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温州书协创作委员会委员、温书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包澄宇老师为大家带来精彩的讲解。 活动当晚来了一部分书法爱好者,以及书法协会会员,一起探讨关于大小篆演变的过程,甚至历代小篆书的名家经典作品解读,最后观看了包澄宇老师的现场篆书演示。 文字的起源最早开始于甲骨文,即刻在龟甲及兽骨上的古文字,演变到后来西周后期的大篆,再到秦朝逐步统一使用的小篆。 包澄宇老师现场为我们介绍了古文字和今文字的不同之处,从不同年代的名家佳作赏析,到笔法的各异特点,为在座的大家带来了一场书法文化盛宴。 中国文字变革的分水岭在秦朝,当时为了统一文字,废除六国文字中不同于秦国的文字,小篆就是以大篆为标准,加以整理,做到字有体型。小篆与大篆有着相对显著的区别,小篆结构简化,匀圆整齐,图画线条化愈加明显。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卓有成效的汉字改革运动,在我国文字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书法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澄宇老师强调要想学好篆书,首先要做到读篆识篆,掌握其中的书写笔法,多加练习。 一幅幅工整隽秀、饱含祝福的春联,不仅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殷殷期盼。 分享会的最后,包澄宇老师和到场的书法爱好者合影留念,希望通过今天这场分享会,大家可以多多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篆书,弘扬传统文化。 来源:今日白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