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期意味着朦胧中孕育出蓬勃生机,这个阶段的少年们,内心涌动着探索自我的渴望,却也常在与世界的碰撞中陷入迷茫。面对孩子的剧烈变化,许多家长既期盼他们独立翱翔,又担忧迷失方向。为构筑家校协同育人新生态,5月18日下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一级婚姻家庭咨询师、温州市教师教育院特邀讲师融灿受邀走进校园,与全体家长共同探寻与青春期孩子的相处之道。 “青春期叛逆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生命成长的必经之路。”融灿老师以独特的见解开启分享:“叛”与“逆”各有深意:“叛”是孩子通过挑战父母观点、表达不同意见,建立“我要和你不一样”的自我认知;“逆”则是用行动证明我要活出自己,这是人格独立的重要标志。“当孩子顶嘴、唱反调时,家长要读懂行为背后的潜台词——他们在向世界宣告我长大了。”
如何将叛逆转化为成长动力,融老师给出三大转化策略:一是权力让渡艺术。家长减少命令式沟通,与其说必须穿秋裤,不妨问这两件外套选哪件?当意见冲突时,可先保持沉默,待双方情绪平复后再平等交流。二是做有趣的支持者。让幽默成为化解矛盾的缓冲带,发送十段60秒语音方阵,不如一个“注意保暖”的搞笑表情包更有实效。同时融老师也提醒各位家长:经济支持要适度,重点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而非控制。三则是夯实成长双基石,每天至少15分钟专注倾听,用我理解你的感受替代说教,这比营养餐更能滋养心灵。
讲座现场,融老师发起的小调查显示:大部分家长陪伴孩子时仍在刷手机。这不是陪伴,是“物理共存”。他呼吁家长每天抽离电子设备20分钟,专注聊兴趣、谈见闻,“真正的陪伴是心灵的在场”。整场讲座穿插真实案例与互动问答,家长们频频记录、拍照。家长在互动环节袒露心迹:终于明白孩子顶嘴不是故意作对,而是成长的信号。
在讲座结束后,各班级趁热打铁召开了以“共话青春成长”为主题的班级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如同讲座的“微缩实践场”,让家校协同从理念共识走向行动共生,为青春期教育搭建起更具温度的对话平台。
青春期是破茧成蝶的蜕变期,那些看似挣扎的姿态,实则是翅膀成型的必经之路。让我们携手搭建双向奔赴的成长驿站,家长以倾听代替训诫、用等待置换焦虑,教师以专业赋能家庭、用洞察化解迷茫,共同守护青春的生命力乘风破浪。
来源: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