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常遇到小朋友们说自己肚子痛,部位多集中在肚脐周围,按摩片刻后便能缓解。这究竟是孩子们假装的,还是确实感受到了疼痛呢?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谜底吧!
在日常生活中,大约有百分之二十的儿童会遭遇慢性腹痛的困扰。在医学临床上,只有当儿童的腹痛至少持续反复两个月以上,才会将其定义为慢性腹痛。这一症状在4至6岁的幼儿以及青春期早期的儿童中尤为常见。值得注意的是,功能性腹痛是导致慢性腹痛的主要原因,而且女孩相较于男孩更易受到影响。
与器质性疾病不同,功能性腹痛没有明确可识别的生理或解剖上的异常,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涉及肠道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由于肠道对于刺激过于敏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信号的调节异常。因此,也通常称之为肠脑相互作用障碍。
功能性腹痛主要有以下特点:
1.腹痛的部位常常不固定,发作时以阵发性为主,最多持续1小时后可自行消退。除了有腹痛之外,还可能伴有恶心、面色苍白、头晕、疲劳等表现。
2.疼痛多在醒来后和傍晚发作更加频繁。遭遇某些压力事件(如开学/转学、考试、情绪创伤等)可能会诱发或加剧疼痛。疼痛缓解之后一般情况良好,不影响日常生活。
如何来治疗功能性腹痛
1.首先需要和家长普及功能性腹痛的概念,儿童中这个疾病比较常见,有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缓解家属以及小朋友的焦虑情绪。
2.用正向强化的方式(例如表扬或奖励)鼓励小朋友正常上学、锻炼或者参加集体活动。不要因为腹痛去破坏小朋友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节奏。
3.家长应保持冷静,避免无意中发生的强化疼痛的行为,例如过分关注(询问)疼痛,以及允许孩子不去上学、带他出去玩乐等。
4.年龄稍大的小朋友可以通过练习深呼吸来减轻疼痛,或者转移注意力去联想一些开心的事来缓解疼痛。
儿童功能性腹痛主要的治疗来自于家长的理解和陪伴,有相当多一部分小朋友会合并焦虑症状,有证据表明,伴有焦虑的腹痛儿童更容易出现功能受损,因此,关注可能存在的压力来源,及时识别与干预焦虑也很重要。此外,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手段,帮助儿童学会应对和管理焦虑情绪,已被证实对缓解腹痛症状有积极作用。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在小朋友有腹痛症状的时候要及时就医,及时就医并获得准确诊断是关键,这不仅有助于缓解孩子的不适,还能预防潜在的健康风险。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并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治疗方案的及时调整和优化!
来源:乐清市妇幼保健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