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通俗的讲就是 “吃出来的病"这些致病因素既有化学性的、生物性的,也有动植物性的等。
二.食源性致病菌
1.婴幼儿健康的敌人一阪崎肠杆菌
阪崎肠杆菌(Enterobacter sakazakii )是存在于环境中的一种微生物,具有耐热、耐干燥、对渗透压的忍耐力较强等特点,可长时间生存在干燥的环境中。如果奶粉在冲调、存放时操作不当,就可能被环境中的阪崎肠杆菌污染,而被其污染的婴儿配方粉正是婴幼儿感染的主要病因食品。
阪崎肠杆菌的危書是什么?
阪崎肠杆菌最容易袭击1岁以下,特别是早产、出生体重偏低、免疫力低下的婴幼儿,可引起新生儿脑膜炎、菌血症等严重疾病,死亡率高达 20-50%。一是由于婴儿的胃酸 pH 值比成人高,对细菌的杀伤力还不够强,阪崎肠杆菌可以安全抵达婴儿肠道中,并在那里避难、生存;二是因为婴儿的血脑屏障还未发育完全,阪崎肠杆菌又可趁虛而入,轻松进入婴儿脑部引发脑膜炎。
如何避免婴幼儿感染阪崎肠杆菌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
①婴儿配方粉应使用不低于 70°C的热水冲调,并且冲调后应在2小时内尽快喂哺;
②如需预先冲调,冲调后应快速冷却且存放在不超过5°C的冰箱内,并在冲调后 24 小时内饮用,喂哺前必须重新加热;
③对于早产、体重低或免疫力低等高风险婴儿,应使用商业无菌的液态婴儿配方奶。
2.不可不防的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 Salmonella)常常寄居在人和动物体内,常污染肉、蛋、奶及其制品,其中生鸡肉最易被污染。沙门氏菌污染具有隐蔽性,由于它不分解蛋白质,被其污染后的食物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变化。
沙门氏菌的危害是什么?
虽然沙门氏菌可以全年无休地危害人类健康,但夏、秋两季是沙门氏菌最活跃的季节。常见的感染症状是呕吐、腹泻、腹痛等,重者可引起脱水、休克,甚至引发败血症。
3.不怕冷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简称单增李斯特菌,它的生命力顽强,尤其在冰箱的冷藏温度下仍可以生长繁殖。它常污染肉、奶及其制品、水产品等,在生肉和即食食品中污染率最高。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危害是什么?
单增李斯特菌一般导致肠道感染,病人会出现发热、肌肉酸疼、恶心、呕吐等症状。它也能引起严重的脑膜炎和败血症,发病率虽低,病死率却较高。新生儿、孕妇、慢性病患者、老年人最容易被它击倒。其中,孕妇感染单增李斯特菌后,其本人虽只表现出轻微感冒症状,但却能引起胎儿感染,甚至流产等严重后果。据报道,约 1/3被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孕妇可能会发生流产。
4.无处不在的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在人和温血动物的肠道内普遍存在。大多数大肠杆菌无害,但有一部分能引起人类腹泻,这些大肠杆菌被称为致泻性大肠杆菌。致泻性大肠杆菌主要有5 种,其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 是它们中最臭名远扬的。致泻性大肠杆菌常污染肉蛋奶及其制品、水果和饮料等,工厂、学校的集体食堂是它最常见的 “作案地点”,冷萃凉菜常常是它的藏身之处。
致泻性大肠杆菌的危害是什么?
老人和儿童最易被它感染,且感染后往往症状较重,婴幼儿多表现为 2周以上的持续性腹泻。对于危害较大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例如大肠杆菌 O157:H7),常有突发性的腹部痉挛,并由水样便转为血性腹泻,继而发展为溶血性尿寿综合征等并发症,病情严重者甚至会死亡。
5.爱“发烧”的空肠弯曲菌
空肠弯曲菌 (Campylobacter jejuni )最喜欢的温度为42-44°C,而禽类的肠道里恰恰就是这个温度,因此,空肠弯曲菌常见的污染食品为禽畜肉和生鲜奶等,生鮮鸡肉更是它的最爱。受污染的水也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
空肠弯曲菌的危書是什么?
空肠弯曲菌病多以散发病例为主。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最高,尤其1岁以内的婴儿。多数人在感染之后的2-5天出现病症,例如发热、头痛、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通常持续3-6天,偶尔会发生并发症,包括关节疼痛发炎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等。
6.产"毒”的金黄色葡葡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简称为金葡菌,健康人的咽喉、鼻腔、皮肤上常有它的踪迹,伤口化脓感染处和上呼吸道感染者的鼻腔更是它的主要聚集地,上呼吸道感染者的鼻腔带菌率超过 80%。常污染蛋白质或淀粉含量丰富的食品,如:奶和奶制品、肉和肉制品、糕点、剩饭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危害是什么?
金葡菌本身的杀伤力有限,但如果在食物中大量繁殖,就可产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种毒素才是真正的 “致病元凶",它的耐热性很强,普通的烹煮过程无法将其完全破坏。患者在摄入含有金葡菌肠毒素的食物后,会出现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易感人群为儿童,且年龄越小对金葡菌肠毒素越敏感。
三.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为改善公众健康水平,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出具体而实用的健康指导。
“食品安全五要点”
1. 保持清洁;
2. 生熟分开;
3.烧熟煮透;
4.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
5. 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1)保持清洁
餐前便后要洗手〞可能您小时候就已经知道了,除此之外,做饭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洗手,尤其是生熟食品交替处理的过程中厨房用具要保持清洁,尤其是碗筷、刀、案板、抹布,不要让它们成了污染源。厨房和储存食物的地方要注意防虫防鼠,家里养的宠物也尽量不要让它们到厨房溜达。
(2)做到生熟食分开
在储存、加工食品时,使用两套刀具、器皿、案板等分别处理生、熟食品,不能混用。在冰箱内熟食放在上层,生食放在下层。
(3)食物烧熟煮透
适当烹调可杀死几乎所有危险的微生物。食物要彻底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制品。需要特别注意的食物包括肉馅、烤肉、大块肉和整鸡等,必须将大块食材彻底加热,才能将其内部的细菌全部杀死。冰箱里存放的剩余饭菜、熟食再次食用前应当彻底加热才安全。
(4)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
绝大多数致病微生物喜欢室温环境。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C以下);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化冻。冰箱并不是保险箱,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
(5)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食材要新鲜,挑选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变质的食材中可形成有毒的化学物质,要及时扔掉。不吃超过保存期的食物。水果和蔬菜要彻底清洗干净,用清洁的自来水冲洗果蔬,尤其是生食更要注意。
来源:乐清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