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广村位于柳市镇新城社区,由原智广村和原丁桥村融合而成,介于新老104国道之间,交通便捷。有户籍居民752户,包括新居民在内,常住人口共有约6500人。村内有工业、商贸、运输等产业,有工业区、柳市镇第五小学等区块。
产业兴旺、人口众多,该村在环境卫生、安全管理、交通保畅等方面皆面临着较大挑战。自去年村社组织换届后,该村村两委在“一肩挑”干部陈旭光的带领下,坚持脚踏实地,下足“绣花功夫”,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解决了一件又一件“民生小事”。
不同于大刀阔斧地兴建项目,智广村的村庄治理更像绣花,细水长流,于破立之处蕴藏功力。因此,当你走进智广村,乍一看也许看不到改变,再走一圈,会发现变化就在方方面面、就在身边。
换届后,陈旭光组织新一届干部实地查访,发现村内有多处环境乱点或堵点,这些乱点存在时间久,居民们期盼改变,便立即将这批遗留乱点列为首要工作予以解决。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多个乱点得到长效治理。
首先整治了智广菜市场及周边。菜市场位于该村中心区域,存在占道经营、交通堵塞、环境卫生差、房屋老旧等问题。考虑到菜市场辐射周边、关乎民生以及涉及人员众多的特点,该村不搞“一刀切”,而是选择了疏通与治理相结合的人性化做法——走访了摊贩、居民后,研究出建设临时新菜场以及利用闲置土地设置流动摊贩专区、早餐一条街的举措,并与商户们签订了“门前三包”协议,共同解决卫生问题。
“整治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流动摊贩。我们不能硬赶他们走,不能断了人家的收入,也不能硬要他们进入市场,上交摊位费。因此,我们清理了菜场外的闲置土地,铺上绿色地毯,给他们创造一个绿草地般干净整洁的环境。这样一来,也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大家在卫生方面自觉多了。”陈旭光说。
同样的绿地毯还被应用于该村街头巷尾的电线杆柱上,让屡禁不止的“牛皮癣”小广告再无栖身之所。
柳市镇第五小学位于该村西区,曾经,校门前道路及外围道路常常停满了车辆,最窄处仅容一车通过,且环境脏乱,垃圾遍地。交通拥堵与卫生问题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学生上下学必经的十字路口处,矗立着一座废弃岗亭,形成了交通视觉盲区,安全隐患大。换届后,该村立即着手对此地道路环境进行改造,拆除了岗亭,清理了卫生死角,并拓宽道路,沿路数百米打造了生态停车场,新增百余个停车位,还与学校达成合作协议,共同维护校门前环境。多措并举之下,环境品质稳步提升。
小改造,赢得大改善,处处体现用心。
“文化礼堂河边有片垃圾堆,太臭了,大家经过都绕着走,希望解决一下。”“家门口的荒地杂乱无章,一直没有利用起来,但停车位又紧张。”“工业区停车问题严重,通行困难。”入户听声,居民们的一个个心愿,被村两委干部写进待办清单。
据了解,该村于老年人活动中心旁打造了文化礼堂舞台、六廊、门楼等多个区块,颇具古意,是村中老人休闲颐养的好去处。但附近一处空地长年堆放生活垃圾,腐臭遍地,成为美中一大不足。
为响应居民呼声,该村立即针对此地进行了清理,打造了小型停车场。同时,清理了村内多个地块的卫生死角,新建了停车场,且该项工作还在持续进行;对智广公园进行亭、廊、垃圾桶等硬件翻新,以平安元素进行妆点;对工业区道路进行整治,施划了停车位,解决了拥堵问题。
关心民生,更要凝聚民心。该村积极实行党员先行、示范制,以党建引领发展。针对环境卫生问题,划分党员责任区包干区,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活动,清理卫生死角;针对垃圾分类宣传,积极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讲课,宣传分类知识点。
值得一提的是,该村丁桥片由于地理位置较偏僻,水量供应不足,村民用水困难。得知情况后,村两委与供水部门积极沟通,将丁桥片的供水主管改道连接至智广片的大水管上。改造后,水压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另悉,丁桥片存在一件涉及27户、遗留十余年的建房审批问题,了解到这关乎村民的切身利益,村两委直面问题,多次奔走协调,在柳市镇的支持下,最终顺利化解矛盾。
作为柳市镇几大革命老村之一,智广村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境内有曾为水路的柳白河、唐代古刹智广禅寺、远近有名的将军桥等自然、人文印记。在现代化的另一面,文化味的智广仍是鲜活的,却渐渐被人所遗忘。
今年是建党百年,为传承革命老村的红色精神,智广村在铜铝材市场打造了集市场贸易、红色基因传承于一体的党建公园,成为村民及新居民了解党史、学习党史、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以此为契机,该村提出了“美丽智广 共同富裕”的发展口号,希望在美丽的前提下再发展、再富裕。
“我们村本身的条件是好的,只是被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掩盖了。别人来智广,只说‘智广丑、智广脏’,我们听了,哪能开心呢?”陈旭光说,换届后,该村在五年规划里谋划了美丽田园、河岸驳坎、十里绿道、体育中心、铜铝材市场等多个项目,第一步是进行环境基础整治,第二步就是要通过项目建设,把自身的美丽放大、保护好。
近日,位于村中心区域的近40亩农田被清理平整,这里原被村民用来种植果蔬,堆放农具与生活垃圾。村干部们顶着压力,将此地清理后,计划打造油菜花美丽田园,为村里打造首个“网红”打卡点。同时,文化礼堂附近遗留多年的河岸驳坎工程顺利启动招投标,即将进场施工。驳坎后,该村还将效法柳市镇打造十里绿道,计划将全村河道通过游步道串联,打造属于智广村的十里绿道。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该村正在积极开展铜铝材市场二期建设,目前正在政策处理阶段。市场二期建成后,可为村集体年收入增加约300万元。
“还有个好消息,甬台温高速柳市互通涉及我们村的地,近期已启动征地,我们会全力配合镇政府开展工作。”陈旭光说,“以后高速口就在家门口,村里的产业、交通各方面势必将更上一层楼!
来源:今日柳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