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上班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0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学季 | 不妨去淡溪循着“南宋无双士,东都第一臣”王十朋的生平游一番吧!

[复制链接]

6445

主题

6449

帖子

7649

积分

小朋友

Rank: 1

积分
764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乐清之窗 发表于 2021-8-27 20: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电信
王十朋作为乐清最为知名的历史文化人物,他个人形象可谓丰富多彩:状元、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学者,更以气节名世,对当时的政坛、士林及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家乡位于淡溪镇梅溪村,除去成长的时间外,33岁他在家乡创办梅溪书馆授徒,均留下了许多文化遗迹,可以寻着这些遗迹,了解下一生身兼多种角色的王十朋吧!
王十朋墓

位于淡溪镇四都梅岙村后牛塘山,1989年列为浙江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墓依山而建,座椅式,坐北朝南,分五坛,坛坎踏步及围墙由块石垒成。墓前由石刻马、虎、羊各一对,寓忠、节、孝之意。原墓碑“龙图阁学士王公墓志铭”,汪应辰撰文,记诵王十朋生平业绩,张栻书石,朱熹题额,四人均为名垂青史的贤人,故称“四贤碑”,可惜在文革期间被毁,今碑为1982年根据原碑文字刻制重立。

  摩崖石刻“桂岩”

位于淡溪镇桥底村后边山。“桂岩”两字刻于桂屿巨岩上,左书横写,楷体,遒劲有力,端严沉实,每字径85厘米,“岩”字左边有款识,直书两行“建炎三年秋王十朋”,时年王十朋18岁。

王十朋纪念馆

位于淡溪镇四都梅溪村,2002年建成,南怀瑾题写馆名,整体为三退三进三桥式院落结构。院中主建筑内有王十朋塑像及介绍生平事迹的资料。左边回廊为“不负轩”,右为回廊为“不欺室”(张浚书写“不欺室”匾额),陈列王十朋生平历史资料。
梅溪草堂

位于淡溪镇四都梅溪村,内有草堂、书馆、至乐斋、率饮亭,均根据王十朋诗文记载,采用旧民居构件重建,达到修旧如旧、建旧如旧效果,原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席项宗西先生题写匾额。
梅溪文化公园

在王十朋纪念馆后面,三条横跨梅溪的桥,将纪念馆与梅溪文化公园连在一起。王十朋喜好梅花,咏梅诗量多质高。公园种了700多株梅花,有绿梅、白梅、红梅、朱砂梅等70个品种,花正盛开,公园墙上刻有王十朋的诗词文章。

孝感井

位于淡溪镇四都梅溪村内,纪念馆前50米,状元路旁。王十朋11岁时,其祖父患病想吃鲫鱼,时值盛暑,其父亲在此井钓上大鲫鱼,“盖孝感也”,故名。后来他特做《井光辨》《大井记》《孝感井》等诗文以志纪念。

状元手植树

孝感井右50余米,状元路边,有两颗香樟树,为王十朋当年手植,树皮裂痕交错,显得十分苍老,但枝叶茂盛,绿意盎然。
王十朋青少年时代,正值中国历史发生大动乱之时,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灭亡,外忧内患,加之贪官污吏横行,人民备尝离乱之苦,他痛心疾首,立志读书报效国家。

曾数入太学,绍兴二十七年(1157)始中进士,以“揽权”中兴为对,日盈万言,指陈时弊,条分对策,高宗亲笔在试卷上写下评语:“经学淹通,议论醇正,可作第一人。”即点中状元(温州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科举取士以来,有名字可考的文科状元630名,温州地区有木待问、周旋等7位文科状元,但以他名气最大。单就影响力而言,在中国历史文科状元中,王十朋可以排到前十名。
△王十朋画像 周方德 作
王十朋虽未出将入相,但他在南宋初期的政坛上发生过较大的影响,这与当时的政治态势(主战派和主和派激烈斗争,王十朋是主战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和王十朋自身的建树,以及他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

他可以说是一位达到人格高度完美的人物,是备受张栻、朱熹等人推崇的勤政爱民的模范官员。朱熹代刘共父为其文集写序,极称许其人说:“海内有志之士闻其名,诵其言,观其行,而得其人,无不敛衽心服。”温州名士、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叶适说他“素负大节”“士类常推公第一”。宋孝宗称其“南宋无双士,东都第一臣”。

《四库全书总目》评“十朋立朝刚直,为当代伟人”。
作为乐清文学史的开宗人物,王十朋有诗词2200多首、文章500多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诗、词、文、赋诸种文体都有较高成就,也有传世名作。

山水诗和行旅诗是他诗中的重头。他的诗古体浑淳质朴,近体秀婉舒健。近体诗中,以七律成就较高。他亦善词,留传的词作22首,其中《点绛唇·素香丁香》入选人民教育社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高中语文课本。他的散文体式多样,内容丰赡,思想深刻,《卧龙行记》入选《开明新编国文读本》。政论文大气磅礴,说理透彻。有些文章词锋犀利,一些小品写得意态萧散,极有韵致。赋也颇有特色,其《会稽三赋》是南宋大赋的杰作,《双瀑赋》则是宋代文赋中的名作。

台湾学者郑定国认为,王十朋是“南宋初诗界第一大作手”。古代和当代各种诗文总集、选本和鉴赏辞典,大多都会选录王十朋作品。
△梅溪草堂
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春,王十朋在左原孝感井南修建了房舍,创办了梅溪书馆,与二弟梦龄共同讲学。

据王十朋《梅溪题名赋》所载,梅溪书馆自开办至绍兴二十年,前后就读的生徒就有120人,书馆共办了10多年,总就读人数达数百人次之多。绍兴十五年秋季,学子万庠考中了乡选,徐大亨考中“国学选”,吴翼考中“同文馆选”,一时被传为“梅溪盛事”,从此声名大振。

他重视道德和人格的构建、砥砺,先器识后艺文,梅溪书馆师生道义相交,相处如友,自由探讨,极大地推动乐清耕读文化的发展,开启南宋乐清的一代学风。

梅溪书院是乐清影响力最大的书院,存续时间也最长,元朝时迁到乐清县城,清雍正初迁建箫台山下,至二十世纪初停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乐清英才。
△古代梅溪书院全图
王十朋是纯粹的儒者,学识渊博,精通经史,治学反对理学空论,为文处事偏重功利实用。

他对《春秋》《论语》尤有研究,可以说是《春秋》专家,其《廷对策》运用《春秋》阐述人主揽权之说。著作《梅溪集》先后被收入《四库全书》《四部丛刊》。199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重编点校排印本,改名为《王十朋全集》。

2003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儒藏》将《梅溪集》作为南宋重要的儒家思想经典收入其中(《儒藏》集部共收南宋著述24种)。另有署名王十朋的《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存世,但是否王十朋所作,尚存争议。他的书法也有较高造诣,有《宠示室铭》传世。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出生于乐清左原(今淡溪镇四都梅溪村)一个寒素的士人家庭。他从小颖悟强记,7岁入塾,14岁起先后在鹿岩乡塾、金溪邑馆、乐清县学、温州府学读书,学通经史,诗文远近闻名。33岁在家乡创办梅溪书馆授徒,34岁入太学。46岁中状元,就此步入仕途,三任京官(当过太子的老师),两次辞官,四任知州,最后以龙图阁学士致仕。
来源:乐清文旅体资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乐清上班族网 ( 浙B2-20100310-1 )

GMT+8, 2025-8-24 20:03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