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舰艇和飞机于1939年4月开始对乐清沿海乡镇,继而对县城和内地部分乡镇时断时续进行长达5年的狂轰滥炸。
1942年6月,日军首次登陆乐清清江,大肆侵扰2小时后撤走。1942年7-8月、1944年9月-1945年6月,日军两次侵占乐清。日军所至,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大半乐清,惨遭蹂躏,民不聊生,血泪斑斑。
在敌寇践境,人民遭劫之时,具有爱国传统的乐清人民,在中共乐清县委的领导下纷纷操戈而起,投入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斗争。
△岭底泽基村 1944年10月15日,一支由13人组成的“乐清人民抗日武装基干队”在泽基村溪坑潭的一处小房子内宣告成立,队长周丕振,政治指导员邱清华。这是乐清在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支抗日武装。同年12月,队伍扩大到50人,改称乐清人民抗日游击队。随后,乐清县委公开打出武装抗日的旗帜,建立以岭底为中心的乐(清)永(嘉)边区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同时建立农民救国会等群众组织。
△“乐清人民抗日武装基干队”在泽基村溪坑潭的一处小房子内宣告成立。
泽基村有着极具军事价值的地理优势,其东面紧靠芙蓉,南面是虹桥,往西走便是永嘉,若遇到敌军突袭紧急情况,我军可以立马向北边的括苍山脉转移。
另外,村民也极具民族热情,不仅有周丕振这样优秀的游击战争领导者,村民们还自发形成三个组织,配合游击队。有负责送信、放哨的儿童团,负责收集军粮、抬伤员担架的民兵队以及为游击队员洗衣、缝补的姊妹会。
1945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初一)清晨,下着大雪,100多名日军偷袭抗日游击根据地泽基村,这时乐清人民抗日游击队正驻在离泽基7公里的茅坪村。日军扑空后,枪杀了当地一名村民,抢走群众的年货。游击队闻讯后,立即组织追击,并取捷径,沿着积雪一尺多厚的夏岭头岗,一直追至芙蓉南塍村,但日军已出芙蓉,向虹桥窜去。
1945年2月,乐清县委领导邱清华、周丕振等果断策动和领导了虹桥起义,成立了乐清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共计500人枪,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一次军事“清剿”,使武装队伍扩大了十倍,并创建了多个陆上、海上游击根据地。3月2日,中共瓯北县委发动屿北等地民兵击退了国民党永嘉县警备队的进攻,组成了一支90多人的武装队伍,史称“屿北起义”。两次起义使浙南地区的武装抗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45年3月30日,中共浙南特委在岭底泽基村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中共瓯北中心县委,统一领导乐清(包括玉环)、永嘉两县党的工作。同时,乐清、瓯北两县抗日武装进行合编,组建成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简称永乐总队),周丕振任副总队长,邱清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9个中队,其中乐清7个中队,瓯北2个中队。后瓯北又扩编了2个中队,共拥有700余人枪。这支队伍历经大小战斗近100次。
△游击队使用的枪支。 永乐总队及其前身,是一支不打新四军番号的新四军部队,现列于《新四军战史》,是浙南地区的一支抗日中坚力量,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括苍支队、第三支队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为浙南和括苍地区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1997年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纪念馆建成,2009年6月新馆落成。走进馆里,当年括苍支队留下来的报刊、文件、马包等物,和一张张黑白照片,无不在诉说当年轶事……
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纪念馆。
如今,作为革命老区的泽基村,依旧流传着不一样的淳朴民风,而分布在括苍山脉中的“红色景点”,逐渐被连点成线、修复原貌,成为让游客瞻仰、领略革命风采、宣扬革命文化的精神源泉。
参考文献
《泽基村:永乐总队诞生地》 作者: 林伊格
《中国共产党乐清历史第一卷(1926-1949)》 中共乐清市委党史研究室 著
文中图片由胡帅、汪洋、叶明鹏拍摄
来源:乐清文旅体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