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宝宝绑腿腿会长的更直? 月子里只能喝小米汤吃鸡蛋? 出牙晚是缺钙? 囟闭合晚是缺钙? 宝宝好几天不拉臭臭,是上火了? 宝宝睫毛剪短后会长得更浓密? …… 育儿过程中, 经常听到这样的一些说法, 你知道如何分辨真假吗? 不要好心办坏事,这样养娃才健康! 1.宝宝没胎毒,不用喝黄连水。
2.1岁前不建议直接喝牛奶。不仅会加重肾脏负担,而且易过敏。
3.自制米粉很难达到营养均衡,建议购买正规渠道的高铁米粉,宝宝辅食添加第一口是高铁米粉。
4.水果不要蒸熟了吃。那样不仅破坏了水果中的营养元素,还会影响口感。
5.不吃盐不会没劲儿。宝宝1岁以内都不需要额外加盐。
6.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乳能满足身体所需的全部水分,通常不需要额外喂水。
7.不用矿泉水冲奶粉,使用自来水烧开冷却到合适温度冲奶即可。
8.出生后就要给宝宝补钙吗?这个也是不对的,健康足月出生的宝宝在补充着维生素D的同时奶量足够的情况下一般是不需要额外补钙的,当然特殊疾病的需要遵医嘱补钙。钙虽好,但建议家长也不要盲目补充,过犹不及!
生活常识,关乎全家健康! 1.不要亲宝宝的嘴和脸。大人的口腔中可能隐藏着病菌,比如EB病毒、幽门螺杆菌等,通过亲吻,有可能通过唾液传染给孩子。
2.夏天天气热,可以将空调的温度维持在26℃左右,但排风口不要直接对着孩子吹。
3.补充维生素C不能预防感冒,纯属心理作用(安慰剂效应),所以平时注重膳食营养即可。其他营养元素也是同理。
4.益生菌不是万能药。益生菌制剂=益生菌+辅料+添加剂,盲目吃多了并无益处,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使用,不同菌株有不同的作用。
这些不会引起“性早熟”! 1.反季节果蔬不会引起性早熟。因为植物激素只针对植物起作用,对人体是没有作用的。
2.豆浆不会引起性早熟。
3.蜂蜜不会导致性早熟。1岁以下宝宝不能吃蜂蜜,原因在于蜂蜜中很可能含有肉毒杆菌芽孢,对宝宝健康不利!
4.很多湿疹药膏含有激素,但这种激素是皮质类固醇激素,主要负责调解代谢,可以让皮肤止痒消炎,严格遵医嘱用药的情况下,并不会影响孩子性发育,不要自行给孩子长期使用激素。
关注女性健康,不花冤枉钱! 1.宫颈糜烂不是病,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育龄女性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是很有必要的。
2.洗洗更健康?别再信了。不适当的外阴、阴道清洗方法会引发炎症。
3.乳腺癌跟胸的大小没关系!
4.请捂好钱包,卵巢按摩、理疗/热敷、护理贴等,这些卵巢保养方法都不靠谱!
科学坐月子,让自己少遭罪! 1.可以下床。新手妈妈产后要遵医嘱尽早下床活动,久躺反而容易导致静脉血栓。
2.要适当开窗通风,保证空气的流通,这样才能减少病菌滋生。
3.可以洗澡,洗头。短时间擦浴或淋浴,及时擦干身体和头发,避免着凉即可。
4.新妈妈喝红糖水要适量,如果毫无限制地喝,可能会造成恶露增加。
5.可以吃室温下放置的水果,适量吃水果好处多多。
6.可以刷牙。新妈妈应该用软毛小头的牙刷勤刷牙,保证牙齿健康。
7.月子期妈妈只喝小米汤,吃鸡蛋?
产后哺乳期妈妈更应该食物多样不过量,重视整个哺乳期的营养。
“缺钙”不是背锅侠! 1.枕秃不是缺钙。当宝宝每天以坐和走为主时,枕秃就会消失。
2.出牙早晚主要是与遗传和牙龈是否受到了足够刺激有关,和缺钙无关。
3.大多数宝宝都在13~15个月才会迈出人生第一步,而且宝宝不会走,是腿部力量还不够,跟缺钙没有关系。
4.前囟闭合晚不是缺钙。正常情况下,宝宝前囟门一般在1岁半~2岁之间闭合。
5.微量元素检测已被国家卫计委“叫停”了,而且检测本身也不准。不用查!不用查!不用查!
6.肋缘外翻,是正常现象,3岁后自然消失,不是缺钙,不需要干预。(如果还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哪有那么多“上火”,请找到根本原因! 1.好几天不拉臭臭,不是上火,可能是便秘或者攒肚。若宝宝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是便秘。若宝宝精神状态好,3、5天不拉(甚至更久),但是大便软软的,那就是攒肚。
2.宝宝喝的配方奶中至少85%都是水,一般情况下不用额外补充,和上火无关。
3.嘴里有口气,不是上火,常见原因是胃食管反流、龋齿、感染幽门螺杆菌。
4.眼屎多,不是上火,大多数是和鼻泪管通畅不良有关。
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 1.初乳脏、稀没营养,不要信。
2.6个月后,母乳不会没营养了,母乳的成分并不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而变化。
3.孩子总哭不一定就是奶不够,如果孩子吃奶后表情满足愉悦,每天排尿7~8次,生长发育曲线正常,说明吃饱了。
哺乳妈妈很辛苦,请对自己好一点! 1.胸的大小和奶的多少无关,再大的胸多出来的部分也仅仅是脂肪。
2.哺乳期,能化妆,烫发、美甲,要选择正规产品。
3.哺乳期真正不能吃的是酒、过量的咖啡因、高汞的鱼类,发霉的坚果类、口服避孕药。
4.喂奶前,不要用湿巾擦乳房。
5.不要等到涨奶再喂奶,母乳不是钱,只会越攒越少。
6.断奶后,不用排残奶,残奶会慢慢被身体吸收。
7.哺乳期不能喝牛奶吗?可以喝牛奶。牛奶可以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同时也是钙非常好的来源。建议每天500毫升以上的牛奶。
8.哺乳期间出现乳头皲裂,一定要及时调整正确的喂养姿势,同时每次喂奶后涂上食品级的羊脂膏对皲裂的乳头进行及时修复,千万不要硬抗!
纸尿裤的“影响力”没有那么大! 1.穿纸尿裤不会O型腿,O型腿是膝关节变形引起的。
2.男宝宝睾丸的发育通常是在青春期,所以纸尿裤不会影响男宝宝性发育。
3.不是所有的红屁股都是纸尿裤本身引起的。红屁股出现最常见的原因是尿便刺激,家长没有做好护理的原因,保持干爽!干爽!最关键!!!
4.把尿太早,很可能造成肛脱、肛裂、尿频。2岁左右幼儿就能很好地自主控制排尿便了。
宝宝长得美不美,主要看遗传! 1.不用剔胎毛。头发黄不黄、少不少,和营养状况和遗传基因有关。
2.不要剃光头。剃光头可能会损伤到毛囊,出现头发暂时不生长的现象。
3.不要捏乳头。盲目挤乳头不但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还可能使皮肤破损发炎。
4.不用剪睫毛。睫毛的长短、浓密与否,都和宝宝的营养和遗传有关。相反,睫毛剪短后,宝宝的眼睛反而会因灰尘、细菌进入引起感染。
5.不用捏鼻梁。捏鼻梁时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宝宝鼻腔受损。小时候塌鼻梁可能是假性的,等前囟门闭合后就会慢慢变挺。
6.不用绑腿。新生儿的小腿都会有一定的弯度,这是正常现象,长大后,会慢慢变直。
7.孩子的身高不是父母某一方决定的,通常会受父母双方的基因影响。
想让宝宝睡好,别掉进这些坑! 1.摇晃哄睡可能造成家长一停下来孩子就醒了的情况,完全是给自己挖坑。
2.孩子打呼噜不代表着睡得香。经常打呼噜,要及时去医院检查诊治。
3.对于半岁以内的小宝宝,建议白天尽量不要拉上窗帘,晚上则尽量保持黑暗和安静。
4.经常摇晃着哄睡对婴儿没有好处。
5.不要给孩子睡软床。孩子长时间睡在太软的床面上,会让脊柱被迫弯曲,影响以后自然生理弯曲的形成。
6.不要过早枕枕头。等宝宝能独坐了,可以尝试枕枕头!不过还是要看宝宝自己的需求。
遇到宝宝生病,这样做! 1.喝葡萄糖水不利于新生儿去黄疸。生理性黄疸,建议多吃多排。病理性黄疸及时就医。
2.卡鱼刺,喝醋或吃馒头都是不可取的。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让医生帮忙把鱼刺取出来,否则后果很严重!
3.烫伤后,不要冰敷、不要用酱油、香油、牙膏、芦荟胶等偏方,可以用流动的水给烫伤的部位冲至少15~30分钟。
4.不能给宝宝用成人药。。
5.多喝水并不能缓解便秘,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补充纤维素和(或)益生菌。
6.不要盲目止咳,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明确病因对症治疗才是硬道理。
7.腹泻后第一件事不是止泻。
8.宝宝发烧,不建议冰敷、酒精擦身、盖被子捂汗。
本文知识来源:
1.第九版《儿科学》
2.《中国妇幼人群膳食指南》(2016)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快乐孕育健康教育系列教程
孕妇学校高级教程《妊娠分娩》《0-1岁育儿》
4.《崔玉涛育儿百科》
信息来源:孕产育儿科普公众号
来源:乐清市妇幼保健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