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棚上发电、棚下种植。日前,在城东街道胜利塘“农光互补”光伏发电基地,一排排蓝色光伏板在阳光下源源不断地将光能转化为清洁电能。光伏板下,基地的工作人员积极抢抓有利农时,操作机器平整土地,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被平整后的土地,将用于种植3000亩海水稻。 “原来这片土地是盐碱地,通过我们不断改良,目前这块盐碱地已经变废为宝,既能太阳能发电,又能耕种农作物。”负责基地农业开发的乐清隆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汪学尧说,经过四年来不断地洗盐、翻耕、旋耕,曾经3800亩的盐碱地变成了一片良田,如今基地农业种植以海水稻为主,辅以少量番薯、玉米、辣椒等多种农作物,以及水产养殖等,年产值可达500万元,给周边村民带来120多个就业岗位,再次带动村民增收。 据介绍,该光伏发电基地采用农光互补的模式,不仅以板下农业种植、水产养殖为农户增收,更实现板上光伏发电促进企业增效。基地已并入国家电网,目前年均发电量达到1.8亿度,可满足约12万户居民日常用电。
“‘农光互补’”光伏发电基地为乐清城市‘降碳’行动再添动力。不仅可以节约用水用煤,还可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排放。”正泰光伏电站项目负责人李向锋透露,跟同容量的燃煤电厂相比,胜利塘“农光互补”光伏发电基地每年可以节约标准煤550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5万吨。 据了解,我市积极实施清洁能源倍增计划,不断提高清洁能源供给能力和利用效率,高效推进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及低碳零碳智慧园区等“绿色能源”项目,采取“光伏企业+农业合作+农户”等合作模式,推动光伏产业与农副产业相互融合,有效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记者 马逸尘 陈都 来源:城东街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