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5月18日),乐清博物馆收到了一批珍贵的藏品:乐清本土画家刘德水与夫人杨美云将收藏了近20年的760件、500件蓝印花布及2套雕版捐赠给了乐清博物馆。
据了解,蓝夹缬工艺有着上千年历史,其制作包含了三道重要工序:靛青(染料)打制、花版雕刻与夹缬的印染工艺。制作时,以雕版紧紧夹住织物后将其浸于染液,染制出图案花样,是温州地方传统印染技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起源于秦汉,盛于唐宋,至元、明时期趋于淡蓝色转化,最后仅在浙南地区保存下来。
刘德水先生介绍,此次捐赠的蓝夹缬大部分是由清代及民国时期流传下来的,最珍贵的可以追溯到明代,且多为棉布被面,印有蓝底白花长方形图案的棉布被面寓意吉祥幸福,曾是浙南民间婚嫁必不可少的嫁妆之一。“一条被面有16块图案,每一个图案都包含着不同的故事,特别值得研究。”刘德水说,平时这些蓝夹缬都是被折叠起来“蜗居”在家中,捐赠给博物馆后,蓝夹缬不但能住进“豪宅”,还能被更多喜爱它的市民看到,他觉得很有意义。
刘德水先生 乐清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徐晓斌
此次也是乐清博物馆获得民间捐赠数量最多的一次。“这批捐赠品弥补了博物馆藏品的不足,特别是捐赠的雕版及明代风格蓝夹缬填补了馆藏丝织品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捐赠仪式上,乐清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对刘德水夫妇的慷慨捐赠表示感谢,同时承诺会尽职尽责保管好这些珍贵的藏品。
来源:乐清文旅体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