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乐清市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暨“一进一联”专题研讨活动在育英学校小学分校举行,600多名乐清市小学语文专家、学者、教师观摩课堂、聆听讲座,共同探讨“统编教材”的编排特色,提升课堂效能。活动由乐清市教育研究培训院主办,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承办。
高级教师、乐清市名师王琼赛执教《童年的发现》一课。王老师从学情出发,让学生结合语境读准并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意思,理清脉络,并借助作业本中的思维导图,梳理“我”的探究过程,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最后通过联结文本、生活、资料、想象说话等,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风趣。
乐清市骨干教师、育英学校胡文旦老师带领五(2)班学生学习《杨氏之子》一课。胡老师抓住小古文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借助注释和作业本相关题目了解课文大意,借助小组合作、情境剧场等形式,让学生在语境中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最后让学生联读《晏子春秋》片段,比较晏子与杨氏之子的智慧应对,感受语言的魅力。
高级教师、浙江省优秀阅读推广人方孔全执教《宝葫芦的秘密》一课。他带着学生结合语境和生活正确认读并理解“冲着、劈面”等生字词,借助作业本中的思维导图梳理文本内容,初步感受人物形象,并借助表格梳理“宝葫芦故事”的情节,引导学生依托情节梯尝试创编宝葫芦的故事,感受故事的奇妙。
下午,浙江省小学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余琴作《省编作业本的使用策略》专题讲座。余老师从教材的编写流程和要求说起,介绍了从2016年1月至今课堂作业本的创编经历,用大量的例子说明作业设计要突出语文要素,从过多的语言分析转到文本的语言表达,语言表达要更加精准,在课堂上要体现理解重点,凸显语文学科特质。
为什么要较真编写?余老师从“目标、评价、内容、过程”的一致性回答了这个问题,并倡导作业与评价要贯穿语文学习全过程,让作业题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部分、一个载体,并对作业提出了“精选、先做、全批、及时反馈”的要求。她对编写体例和编写原则进行了深入解读,希望老师们做到紧扣教材,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立足课堂,体现导学助教功能;重视实践,展开学生思维过程;体现弹性,倡导差异分层发展。
余老师还提出了作业本的使用建议,指出课前、课中、课后都是使用作业本的好时机。作业题可以是课前预习题,可以是课中练习题,也可以是课后检测题。使用的注意点在于要防止把语文课变成读课文,完成作业题的理性课堂,不能忽视语文课的另一个特点——感性;同时,教师要认真思考作业题的答案,重在获得指导学生学习的思路,答案是参考答案,不是标准答案。
余老师的讲座案例鲜明、深入浅出,为一线教师送来了作业本使用的“甘霖”,也深化了“一进一联”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此次活动意义深远,助力“一进一联”项目在乐清结出硕果,也推动了学校在作业改革与课堂建设的进一步思考与实践。 招生咨询 向老师:13345877919 陈老师:15258403053 林老师:15258696800 办公室:0577—57179087
小学就读意向登记 请扫上面的二维码 来源: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