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0日,育英学校聚焦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本》,巧搭学习支架,举行了“一进一联”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项卫飞、刘楠楠两位老师作课堂教学展示。项卫飞老师在四(5)班执教《海上日出》一课。整堂课唯美悠扬、清晰流畅、教法新颖。她从 “奇观”入手,从“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角度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并让学生在边读边悟边画中,充分展开学习活动,以小组合作学习、联动式教学等方式引领学生走向深度思考,领悟习作密码。刘楠楠老师在四(4)班执教《母鸡》一课。她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阅读力提升和自主思维的发展。她首先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得的阅读策略,见识了一只与众不同的母鸡。而后将《母鸡》同《猫》置于一处,引导学生通过充分的阅读,统筹思维,体会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感受作者先抑后扬的情感、“词随情变”的写法。她还对课堂内容进行整合和生成,引进课堂作业本、联结课内外阅读,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每个人都是一本行走的书,一场行思结合之旅让我们畅游在教育之海。”老师们纷纷发言,畅谈对本次课堂教学变革中有效引进《课堂作业本》及课内外联读联动教学中学生思维训练的思考和收获。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学习语言的过程是提高思维、认知水平的过程。思维在联系中发生,在不断联结的学习中思考、深入、发展、提升。”俞国平校长作《统编阅读教学——思维发展的课例观察》专题讲座,从语用学习带动思维发展、基于思维发展的学习设计、走向深度(学与教的逻辑框架)三个维度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深入解读。他认为,创新意识的培养体现在各个方面——创新人格、独立思考、求知欲、想象力、好奇心。阅读力的核心是思维力,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即内化“语识”、形成“语感”、发展“语用”,“三语并举”是关键。
俞国平校长以《松鼠》一课为例。他根据松鼠的外形特点,联系松鼠的生活习性,告诉老师们,在阅读教学时,不要把理解停留在文字表面,要带领学生走进文字最深处,真正读懂作者的内心,让学生思维有增量、有提升。在教材分析环节中,他重点分享了经典课例《好的故事》,围绕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强调思维的经历过程,让思维的发展有路可走、有物可凭、有像可视。他从整体出发、关联内容、思维链条三个方面阐述了基于思维发展的导学设计,依次结合《跳水》《在柏林》《珍珠鸟》《出塞》等课例以及一系列“反常态”的有效提问,让老师们感受到,不走寻常路,原来有效的思维竟有这样的张力!
“语文教学是一场诗意的修行。”老师们表示,会继续实践,走在如何融学,融在何方,融出新意的路上,努力在课堂教学方式中变革,让有效教学的意识逐渐生根,给学生带来语文学习的最美好的风景。”
-招生咨询- 向老师:13345877919 陈老师:15258403053 林老师:15258696800 办公室:0577-57179087 来源: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