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温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温州市健康妇幼指导中心、温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和管理学院、温州市妇幼健康协会联合举办的温州市首届“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项目”科普作品评选结果出炉。
经评委会对作品进行层层筛选综合评定,来自乐清市妇幼保健院的两件作品《乙型肝炎防治科普》、《消除艾滋病、梅毒、乙肝母传播折页》脱颖而出,分别获得视频类二等奖、图片类三等奖。
(视频类:二等奖) 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相关知识链接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IDS),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可引起神经、心血管等多系统损害,甚至威胁生命。
乙肝是指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乙肝病毒的妇女,可通过产道或哺乳引起胎婴儿感染。
宫内感染:在妊娠期可通过胎盘将病毒(菌)传播给胎儿。
产时感染:胎儿在分娩的过程中,因为接触到母亲的血液、羊水和分泌物而被感染。
产后感染:母亲在母乳喂养婴儿的过程中被感染。
1、婚前检测
婚前体检应进行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相关项目的检测,婚后双方都必须严格遵守性道德,互相绝对忠诚。
2、孕前检测
准备怀孕的夫妇都应该接受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咨询与检测。如果有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自愿知情选择是否怀孕。
3、孕期检测
每位孕妇都应该在孕早期接受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咨询与检测。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应自愿知情选择是否终止妊娠,如果继续妊娠,要到医院接受预防母婴传播服务,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病毒药物;孕妇感染梅毒,应当到医疗机构进行抗梅毒治疗,孕早、晚期各规范治疗一个疗程;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应密切监测肝脏功能,给予科学的营养支持和指导。
4、产时预防
艾滋病感染孕妇所生的婴儿要服用抗病毒药物;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的婴儿视情况予以预防性治疗,如诊断为先天梅毒,则需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对乙肝表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单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24小时内及1月龄和6月龄儿童的三次乙肝疫苗接种。
5、产后合理喂养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乙肝感染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的喂养,根据乙肝病毒载量、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喂养方式。
来源:乐清市妇幼保健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