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日,乐清市第五届小学数学骨干班研修活动暨建设路小学“清和之声”专题研讨活动在乐清市建设路小学滨海校区举行。研讨活动中,精彩的课堂展示,深度的专题指引,让全市近400名小学数学教师沉浸其中。乐清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叶兴福老师莅临指导。
上午,乐清市雁荡镇第五小学的黄伟东老师和建设路小学的汤拉娜老师、吴徐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节精彩课例的分享,课后由吕立峰特级教师作点睛之评。
黄伟东老师带领四(4)班学生跟大家分享《三角形的认识和分类》一课。黄老师通过对学生前测导学单的分析,展现了学生的基础经验,再通过标准的定义,规范化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接着,黄老师引领着学生将画的三角形进行分类。通过按角分或按边分的标准,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理解三角形分类的方法,并能运用三角形类型特征解决数学问题。
汤拉娜老师和二(1)班学生带来的是《认识除法》一课。汤老师将平均分教学和除法教学进行了整合,让学生经历画一画、说一说、填一填等数学活动,去梳理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除法的意义。最后引导学生举例除法算式,并用文字或图表示这道除法算式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让学生对除法的认识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吴徐丽老师与五(2)班学生分享的是《因数和倍数》一课。吴老师采用自学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因数与倍数的关系。接着依托算式,加深学生对因数与倍数的认识,然后借助选择,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因数与倍数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在找出18的所有因数与倍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有序寻找。最后在对比中感知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特征。吴老师的整堂课处处体现了生本观念,既把学生推向了舞台中央,又把课堂本质落到了实处。
课后,省特级教师吕立峰老师对这三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黄伟东老师的前测导入、汤拉娜老师的大课堂观、吴徐丽老师的生本教学,都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打破知识的零散状态,让学生经历解构、建模、归纳,重新整合,从而理解概念本质,并能抓住核心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几大要素和单元整合的教学理念。
下午,建设路小学的卢秋云老师和五(6)班学生给大家带来了一节精彩的数学课《旋转》。上课伊始,卢老师通过三幅动态图进行了旋转运动方式的感知回顾。再通过线的旋转理清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方向、角度。接着延伸到图形的旋转上,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操作、验证中感知旋转的变与不变,并用此方法去解决更难的问题。
活动最后,吕立峰老师作了《儿童怎样学数学——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的讲座。吕老师结合自己的经历,通过几个典型课例,指出了什么是概念和学习概念的基本过程。吕老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了定义概念的三种方法,即描述式定义法、属差式定义法、发生式定义法。接着又生动地向老师们演示了联结概念的方式方法。最后点出了厘清概念的三种表达。总之,吕老师的分享让与会教师耳目一新,收获满满。
本次活动的圆满结束,离不开执教老师智慧的付出、领域专家深度的指导、听课教师热情的参与。愿教师们将自己所得的收获和思考带回课堂,一如既往地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在自己的三尺讲台上展现成果,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积累,推动“促进有效教学”的课堂变革,为教学谱写新的篇章。
来源: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