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上班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8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互联网+义务教育——在云端思想碰撞 让教育绽放光彩

[复制链接]

6439

主题

6443

帖子

7630

积分

小朋友

Rank: 1

积分
76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乐清之窗 发表于 2020-11-27 09: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电信
11月20日以来,乐清育英学校与雁东学校、北白象镇第五小学“互联网+”同步课堂活动持续开展。

11月20日上午,育英学校鲍乐珍老师带领本校和北白象镇五小三年级学生一同玩了一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数学探究活动课。
鲍老师通过猜想特征——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裁一裁——创一创等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思考、体验、发展,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整节课实现了个人活动与小组活动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以活动串联活动,以思考串联验证的生生互动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身体多种感官互动,全员参与、全身心投人。
11月23下午,谢辉老师和三校学生一同《认识周长》。

谢老师热情四溢,带领学生指一指、说一说、摸一摸、围一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周长、认识周长、描述周长。
课后,听课、上课教师和北白象镇五小黄文静老师交流了课堂需要提升改进的地方。黄文静老师分享了她对一些环节设计的别样思考,让老师们都有新的感悟。

11月25日上午,育英学校林柯慧老师带着三校学生共同学习了《灰雀》一文。

这是一篇经典的课文,讲述了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本节课,林柯慧老师紧抓课后习题开展教学。通过圈画的关键词句,品读重点词语“仰望”,让学生感受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为了让学生与文中人物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林老师引导他们给对话加上提示语——动作、表情或心情,探究列宁和小男孩的想法。课堂充分体现了“有过程地学、有方法地学才能让学生学得扎实”的理念。
11月25日,三校数学教师共同观摩了鲍媛媛老师执教的数学课《集合》。

鲍老师对《集合》一课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她以育英学校海洋趣味运动会引入,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的学生互动环节新颖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她不露痕迹地由生活中的“集合”转移到数学学习中的“集合”。课堂所追求的“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拥有学习主动权”在三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落实。

三校学生更是在鲍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实践操作活动,体验数学知识,主动获取知识。

11月26日,刘楠楠老师带领三(2)班和北白象镇五小学生和教材的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不期而遇。

课始,刘老师单刀直入,以“你听过司马光吗?”这个问题调动学生兴趣。因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耳熟能详,同学们纷纷举手交流。

刘老师的课层层递进,步步扎实。她先引导学生从姓氏走近司马光,关注“复姓”,并联接旧知《姓氏歌》拓展巩固复姓。

在朗读指导上,她先借游戏“听读圈人物”,理清人物关系,扫除阅读障碍。再通过两校互动朗读,自主发现停顿,循循善诱。最后借助课堂作业本的练习巩固,引导学生一步步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在理解文言文上,刘老师引领学生先学一句,学会看注释和想画面帮助理解。在学生学会读中有悟、理解有法后,她让学生选择句子自主学习。在学生汇报交流时,聚焦难点,逐一品读,为学生快速理解、精准理解打通路径,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连起来说一说故事,锻炼学生的表述能力。

读着学着,学着说着,同学们亲近了人物,也亲近了文言文;认识了机智勇敢、临危不乱的司马光,也发现了文言文与白话文语言的不同,更重要的是,课堂智慧的结晶——看注释、想画面、查字典,为同学们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来源: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乐清上班族网 ( 浙B2-20100310-1 )

GMT+8, 2025-8-6 12:06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