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的成长,需要阅读的滋养,需要经典专著的引领。7月1日,建设路小学全体教师在滨海校区进行了一次读书交流会。交流会由刘微娟老师主持。朱晓欧、冯胜燕、刘旭丹、张旭静四位老师围绕《读懂课堂》一书,分享了自己的读后感。
朱晓欧老师从儿童权利谈起,教师的责任“不是教好一节课”而是保障所有学生的学习权 。为了要保障学生的课堂学习权,首先要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灵的深度联结,让学生的心理状态处于“安心”;其次,让学生在“安静”的情景下真正进入学习状态;第三,让学生倾听、互学,协同同究,不断深入学习;第四要意识到教师的作用在于深刻理解每位学生学习的真正状态,把学生的观点串联起来,通过串联和反刍,让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
冯胜燕老师首先带领大家了解了协同学习的概念、迫切性、面临的挑战等,接着冯老师从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方面来谈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1.“协同学习”助语文教学一臂之力。2.“协同学习”助学生养成好习惯。3.“协同学习”让班级活动开展更顺利。4.“协同学习”有助于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
刘旭丹老师整理了学校教育中常见的学习评价。从现代教学论的角度来看,现代教材可以分为三大功能:教材的信息源功能;教材的结构化功能;教材的指导性功能。刘老师认为课堂教学的价值体现在教师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这才是儿童进行自主学习的根本道路。
张旭静老师从微观的角度,围绕“板书的教育功能”和“重视儿童的表达活动”两个方面,谈了自己的想法。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每位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板书时要要做到:求精、求清、求美。张老师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享了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组织活动,引导学生留意生活,解决“写什么”;巧借课本、导图等,引导学生积累范式语言,清晰习作思路;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动力。
刘微娟老师分享自己的体会:一个好的教师,不是“教书匠”,而是一个研究者,一个从事“反思性教学的实践家”。课堂分析是教师作为反思性教学实践家成长的基础。教师专业的独特性就在于,教师每日每时面对的都是崭新的动态发展中的教育世界。教师研修面临两大困境,我们要冲破应试教育的枷锁,寻求自律性、创造性。
读书,能让一个人的思想更深刻。学校将继续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搭设阅读展示平台,推动全体教师深度阅读,让阅读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底色。
来源: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