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乐清市大荆镇下山头村坚持以党建统领推动村企共建、强村富民,打造了共富、幸福、数字、低碳的未来乡村示范样板,“村企共建、能人带动”入选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成功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浙江省3A级景区村、浙江省善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7月底,下山头村经验做法列入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典型案例。 植入“三产融合”示范项目。先行流转2000多亩土地经营权,引进总投资22亿元的省“152”工程铁定溜溜项目,推动石斛产业链从种植到化妆品、观光游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链年产值从三年前的20亿元跃升至50亿元,产品附加值增长150%;引进德国、日本等地66条世界顶级的溜溜滑梯,开园仅半年营业收入3500余万元,五一假期单日最高游客量达1.7万人,目前大荆镇已专班攻坚流转冯村900亩土地、还将再流转周边6个村社1600多亩土地,邀请迪士尼设计团队参与打造冰雪世界等18个室内游乐项目,七一前即将建成投用山地滑车、太空梭等高端旅游项目,进一步激活乡村旅游的致富引擎。 铁定溜溜乐园
创新“三金惠民”共富路径。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入股“聚优品”公司,村集体和村民共占股33%,盈利后每人每年获得1万元股金;村民每年每亩水田、旱田可得1000元和240元租金,且每5年递增10%;在村企开设500多个就业岗位,人均每年可获得3万元薪金。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6万元、比三年前增长20倍,村人均年收入达4.2万元、比三年前增长1倍,与全市城镇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1.51,远低于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 下山头村住宅区
构建“三方联动”帮困机制。累计帮助该村及周边村97名低边以下群众脱贫,对剩余15名低保户,依托市社会大救助体系,建立“村党支部主导、乡贤力量参与、社会组织协作”帮困机制,村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乡贤出资500万元设立“村慈善救助基金”,引入市爱心话聊等志愿者协会,解决困难群众物质和精神需求。
党员结对帮扶 集成便捷式医疗服务。依托“家门口”刚建成总投资2.2亿元的二甲综合性医院,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共建1处村卫生室、3处“健康小屋”、5支家庭医生团队,并已开通5G远程诊疗,让村民拥有最贴心的“医”靠。 便民服务中心
集成暖心式养老服务。运营好村养老院和文化礼堂,10月份前建成2公里的环村慢行绿道和总面积3200平方米的邻里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和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全面提供家政陪护、订餐配送等服务。目前,已为全村13名60岁以上老人统一配备健康手环,每3名妇女结对联系1户留守老人,精准服务老年人需求。 环村慢行绿道
集成一体式教育培训。建成总投资6亿元的高端非营利民办学校—荆山公学,推动“华数e课堂”远教优质资源进村入户,实现幼、小、初、高全学段优质教育全覆盖;挂牌运行“乐清市乡村振兴学院”,已为村干部、村民提供菜单式职业技能培训2000余人次,正对接中央党校师资,打造辐射浙南的乡村最高学府。 荆山公学 以智治平台实现“信息智联”。委托专业数字化公司,构建具有17个功能模块、232类数据的乡村智治平台,目前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如平安综治模块集实时感知、应急联动、指挥调度于一体,实现了综合治理“一图感知、一屏管理、一键操作”。 乡村智治平台
以智慧终端实现“服务数联”。坚持党建统领整体智治,开发“智联村部”手机智慧终端,推动村干部、党员、乡贤等进网入格,实时监测网格员服务情况,构建村民诉求办理“321”闭环机制,做到“干部多跑腿、村民少跑路”。 石斛田园综合体党群服务中心
以网云系统实现“农业物联”。打造“环境监测+标准生产+联动控制+安全溯源”的农业物联网,如石斛种植基地通过无人机巡航预警、百个传感器动态环境监测,手机远程实时控制通风、喷淋、遮阴等系统,节约70%人力成本,每亩经济效益增长近20%。 农业物联网 布局低能耗的绿色生活场景。投资1000万元聘请台湾薰衣草森林公司、浙大生态与景观设计研究所,规划打造净零碳乡村。已开通直达市区和动车站的新能源公交线路,投放200辆公共自行车;依托正泰集团数智绿能技术,引入屋顶光伏、节能路灯、电力储能等全电气化应用场景,已投用5处储充一体的光伏充电设施。 公共自行车借还点
布局可持续的绿色生产场景。牵头制定石斛种植等4个行业低碳化生产标准,创新石斛附生栽培等6大绿色种植技术,应用喷滴灌系统等循环利用设施;投放4台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将厨余垃圾就地转化,直接为700亩水果林提供有机肥料,全面实现节能减排。
石斛附生栽培技术
布局花园式的绿色生态场景。连片打造1030亩美丽田园,环村道路绿化率达95%以上,农户庭院美化率达85%以上,全村空气负离子浓度达到国际清新空气标准,创成省级“一村万树”示范村。在增加森林碳汇同时,每年开展铁皮石斛节、梨花节,全面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魅力乡村。 连片打造美丽田园 来源:大荆镇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