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上班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以美润网 绘就网上网下同心圆

[复制链接]

1107

主题

2002

帖子

4445

积分

小伙伴

Rank: 1

积分
444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苏心何 发表于 2025-7-7 2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山西省 移动(全省通用)
  吴为山
  中国美术馆馆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国际国内大局出发,深刻把握信息技术革命大势,就网信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网络强国建设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当下,人们所认知的“网络”这一概念,兼具物质与精神双重维度。它既涵盖了以网络设施建设、前沿技术突破为代表的物质层面基础架构,又囊括了网络社会生态构建、多元文化空间营造等精神层面的丰富内涵。可以说,网络已然成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深度交融、协同发展的生动写照。因此,推动我国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对于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十分重要。特别是当今世界,要发挥文化的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网络空间已是重中之重。文化的繁荣发展也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有力支撑,更需要在充满可能性的网络世界激发创新活力。
  同频共振,双向赋能,形成文化强国建设、网络强国建设强大合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新时代以来,文化强国建设步履坚实,从城市到乡村,从网上到网下,从国内到海外,当代中国文化蓬勃发展,气象万千:文化强国建设奋斗目标更加笃定,“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更加坚定,“两个结合”真理道路更加宽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果更加丰硕,“文化自信”时代精神特质更加鲜明,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声音更加响亮······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伟力让我们充满自信,指引我们感悟时代、担负使命,引领人们读懂中国、融通世界。
  网络强国建设与文化强国建设具有很强的共通性、相关性,事关全局,事关民族复兴伟业,事关国际竞争力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造福世界”······这些重要论断让我们文化工作者在学习与工作实践中获得重要启发和强烈共鸣。
  文化是网络空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内容资源,网络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和技术保障。坚持文化为民、网信为民,用好互联网是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先进文化思想引领互联网健康发展是做好网信工作的必然要求。也就是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文”与“网”具有共生共荣的特点。因此,作为文化工作者,要深入研究互联网,善于运用互联网,链接各方、形成合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如今,网络已经不是简单的虚拟空间,而是复杂多元的社会场域、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新时代文化工作者的着眼点、落脚点以及艺术与情感的汇聚点是人民与生活。网络里有人民,网络里也有生活。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也是网络世界的主体。我们要在对无数个现实生命的观照、体验中,在人和事的交融中,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在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前瞻中,走进那些有血有肉的精神实体,去感受“人民”二字的真正价值。深入生活不是简单的口号。生活既包含火热的现实生活,也涵盖历史这个间接的生活——由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实证以及由文字所记载的生活。时至今日,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历史记载,这些“生活”又都投射于、链接于、发生于网络,历史与现实,大事与小事,经过网络被传播、被发酵,甚至反过来被影响、被再造。
  2021年,中国美术馆策划的“美在科技——中国美术馆藏科技题材美术作品展”精选100余件馆藏科技题材作品,体现了创新科技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使公众既感受到科学之美,也体会到艺术之美。图/陈曦 摄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能简单化、表面化,要在可及可感的现实社会中实践思考,也要善于从网络空间的现象、声音中体察辨别,同时能够将历史上的人和事与当下的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善于对网上网下的各种信息进行梳理分析,感悟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感悟“人民”与“生活”的真谛,并由此形成真正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对文化工作、艺术创作更深刻的规律性认识。总体而言,要坚持融会贯通、系统学习,特别是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贯通起来,努力形成文化工作、网信工作双向赋能的强大合力。
  中国美术馆通过BOE画屏技术将馆藏作品带入家庭和公共空间。在“伟大征程 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期间,借助画屏平台,馆藏精品成功触达超1100万人次,使更多观众随时随地欣赏馆藏经典,推动艺术普及工作融入日常生活。图/陈曦 摄
  以美润网,引领风尚,不断加强网络空间优质文化供给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指出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使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文明五千多年连绵不断,五十六个民族文化多元激荡、互补融合而形成的包容性与统一性;以“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温润,在新时代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凸显的和平性;以吐故纳新的强大生命力蓬勃向前而呈现的连续性与创新性。
  中国式现代化要通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来提升人口素质,进而使规模巨大的人口转化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资源和强大动力。必须调动一切力量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挥文化沁润人心、塑人铸魂的作用。
  加快建设网络强国,过硬的核心技术、发达的基础设施、繁荣的数字经济、有力的安全保障不可或缺,丰富的网络服务、优质的网络内容、健康的网络文化、良好的网络生态同样重要。针对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使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等要求。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是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重中之重。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发展、多元丰富的新需求,建设网络文明,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如何避免故步自封?创新,怎样保证不竭源泉?关键是把握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办法是坚持走好“两个结合”这条必由之路,实现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融合发展。
  美术馆作为重要公共文化平台,特别是美术文化生态的核心和枢纽,用好互联网可以发挥以美润网的独特优势,实现公共服务的广泛覆盖,推动全民美育产生积极成效。随着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我们提出“一块屏幕就是一个美术馆”的工作理念。近年来,中国美术馆深度挖掘13万余件馆藏经典艺术资源,积极以优质美育资源占领网络高地,推动网络空间净化,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提升公众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比如,中国美术馆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推出《美的殿堂》《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美术里的中国》《诗画中国》《艺术里的奥林匹克》等高收视率节目,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美术经典的“再现”“再创”,娓娓道来讲故事、传播美,这些节目在电视端和全网传播后形成“爆款”,不仅提升了经典藏品的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更使广大观众对美术经典形成新的认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此外,中国美术馆“美时美刻”新媒体品牌项目,以二十四节气、传统节庆等为主题,通过多媒体动画与艺术解读相结合的形式,展现馆藏名作的文化内涵。在策划实施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拓宽合作,由知名主持人在栏目中进行精彩讲解;另一方面注重利用技术手段,让经典作品“活”起来,增加文化传播的生动性,单条最高播放量突破8000万。
  在“中国美术馆名作中的二十四节气”栏目中,中国美术馆将艺术与数字科技有机结合,通过数字技术让作品“活”起来,普及二十四节气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达到“传播知识、活化经典、普及艺术”的积极效果。
  中国美术馆通过新媒体传播矩阵持续推出数字化产品,利用画屏技术将馆藏作品带入家庭和公共空间,推出的全景虚拟展厅被评为文化和旅游部优秀创新案例,中国美术馆被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文明互鉴,融合创新,助力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日益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维护安全的新疆域、文明互鉴的新平台”。当前,人民群众对文艺作品思想含量、制作水准、表现形式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社会、自然山川、历史人文等关注度越来越高,而文艺正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最佳载体。可以说,如今国内外对文艺创作的要求和需求都是空前的。网络为文艺创作、传播、互动提供了新的机遇。
  近年来,中国美术馆将一系列雕塑作品矗立于世界各地:由中国政府赠送立于德国的《马克思》雕塑讲述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故事;立于法国,表现周恩来、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留法勤工俭学的《百年丰碑》雕塑,向西方社会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巴西库里蒂巴市将《孔子》雕像落成地命名为“中国广场”;《问道》大型组雕立在乌拉圭首都市中心讲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于希腊古市集的《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等作品则体现了两个古老文明的思想智慧交融。这些都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在新技术背景下,如何更好发挥这些作品的独特作用也是我们正在思考的课题。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我们要进一步打破思维局限、改变路径依赖,立足大时代、融入大变革。要紧紧抓住科技革命机遇,深刻把握艺术与科学融合发展规律,以科技之光照亮艺术,以艺术之光铸魂科技。要更广泛、更充分地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以“思想+艺术+科技”打造美术馆的新质生产力。在更好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活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等多个向度上展现美术馆新作为、实现美术馆新价值。我们利用人工智能二次创作的《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让静默的青铜被注入数字的脉搏,在流动的代码中重演千年前的哲思碰撞。两位先贤的对话如同真实发生在眼前,中与西、古与今融为一体,讲述东西方思想和而不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我们深刻感受到,今天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而文艺的创新和科技的创新本质上是一致的。互联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思想的洪流、艺术的星光、技术的火花在网络天地间融汇交织,通过网络走入千家万户,将共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支撑,为人类打造更具包容性、创造性的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乐清上班族网 ( 浙B2-20100310-1 )

GMT+8, 2025-7-10 22:24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