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着冬日暖阳,“互联网+义务教育”网络研修活动如约而至。2020年11月10日下午,乐清市建设路小学、雁湖希望小学、柳市十五小三校语文教师集中在各自的录播教室,举行主题为“互联网+自主课堂 精准教学”教师网络研修活动。
“自主课堂”“精准教学”是我校两大教学研究项目,且已形成初步的成果,将这两个项目引入到三校教师网络研修中来,是我校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体现了 “立足校本、常态推进、项目引领、共研共享”的工作思路。
本次教师网络研修活动有三个环节:柳市十五小的两位老师试课,然后由三校老师做交流研讨,再由建设路小学的老师作专题分享。活动由建设路小学许优娴老师主持。
朱如克老师为大家试课三年级的《大自然的声音》。朱老师为我们献上一场奇妙的听觉盛宴,使我们领略了带有艺术美的课堂。本次试课分为“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字词闯关,梳理结构;聚焦重点,倾听“风”的美妙;观察字形,指导书写”四个环节。朱老师抓住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图表,理清课文脉络,通过对比《秋天的雨》,加深对总分结构自然段的认识。通过抓关键词语,品味文章第二自然段,读出画面感,感受作者用“想象+感受”描写声音的方法。朱老师那亲切的寓言、扎实的教学功底,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给我们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郑凤丹老师给我们带来一篇关于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手术台就是阵地》的试课。她的试课既生动又富有现场感。本次试课分为“直接导入,缘题质疑;初读课文,梳理文脉;入情入境品读课文,初步感受环境描写的魅力;以诗结课,升华情感”四个环节。郑老师针对单元语文要素“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进行能力训练,引导学生在默读中用心品悟语言文字,感受白求恩的崇高品质。郑老师充满灵动的试课,让我们感受颇深。
针对以上两节课的试课,三校老师凭借互联网展开了讨论、交流,给试课老师以启发。
建设路小学的叶静老师针对《大自然的声音》一课,进行了详细的观点分享。叶老师带着我们语文老师一起品味了朱老师试课的亮点。1、巧妙利用网络资源,注意象声词的学习。2、读中理解,体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序列。3、读中想象,读出画面感,感受语言的生动。4、读中积累,注重积累方法的指导。接着,叶老师针对此次试课,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背诵方法的多样化,在引导孩子背诵的时候除了提供关键词语外,或者还可以引导孩子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形象的画面,想象画面,练习背诵等,多种方法提供给学生,学生还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背诵,使语文课堂更加灵动多样。
建设路小学的张旭静老师针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试课,提炼了郑老师试课过程中的优点。1、字词学习扎实有效。2、学习活动设计指向语文要素。3、读中感悟人物形象。张老师还提出了两个疑惑点,给我们以思考。疑惑点一,这是一篇纪实性的记叙文,品读文字本身才是感悟人物形象的重要渠道。建议如下操作: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想象画面、心理补白、多种方式朗读等品读手术台上白求恩的镇定、敏捷,和战争环境的危险。品读之后,再将两类词语、句子板贴或梳理在鱼骨图上,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是通过周围环境描写和白求恩的表现来写的。疑惑点二,在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先整体感知,再去寻求“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是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教中研,研中教;思中悟,悟中思。互联网+网络研修的实践、研究、思考、感悟,拓宽了教学时空,努力实现了城乡学校之间的优质资源的共享、共建和共研。网络研修,架起了一座空中桥梁,展现了一道更加美丽的教育风景。
来源: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