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城市竞争已进入城市群、大都市区之间的竞争时代,中心城区的强弱首先是这场竞争的关键砝码。于是,在迈入“十四五”之后,温州便有了大动作。
在刚刚发布的温州“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构建“一主一副两极多节点”空间结构,形成“中心集聚、南北联动、全域融合、城乡协调”的大都市区体系。
区别于“十三五”,温州将城市主中心范围扩大至永嘉县城、乐清市区、瑞安市区。
在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中,乐清七里片被划出城市主中心范围,此次乐清市区又整体被纳入城市主中心,说明乐清南部更大范围的柳市平原,重归城市主中心范围。
根据最新的规划,今后5年,温州主城区将向南推进温瑞同城化发展的同时,向北推进与永嘉、乐清拥江发展,深化瓯北片、三江片区、柳白片区与主城区联动发展。
城市发展方向在明确“东拓、西优”的基础之上,并将“南连”改为“南联”、“北接”改为“北跨”。
尽管只有两字之变,但却意义重大,“南联”、“北跨”已经成为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确立的中心城区发展方向。
其中“北接”改成“北跨”,说明今后5年温州中心城区明确要跨瓯江发展,将瓯江以北的永嘉和乐清变成中心城区,做强做大中心城区。
如果说之前的“北接”更多体现的是被动姿态,而新的规划明确将更主动跨过瓯江发展,让永嘉县城和乐清市区成为温州的中心城区,真正形成“一江两岸”、“两岸同辉”、“湾区城市”的城市形制。
02
♪
近几年,温州由于受到周边更高层级城市的辐射和虹吸,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有所减弱。此次,“十四五”规划从温州城市发展战略层面,提出了今后中心城区的范围、职能和地位,以此力求突破现有的发展瓶颈和短板,意义巨大且非凡。
相对于当前瓯北、三江与主城区事实上的同城化,此次“十四五”规划对柳市平原来讲,就是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
当然,除了规划层面的动作,柳市平原近期现实层面也接连迎来利好。
去年年底,七都大桥北汊桥通车,让柳市平原前往鹿城区有了快速通道,不再依赖作为高速公路而收费的温州大桥。
今年年底,瓯江北口大桥也将通车,连接乐清与瓯江口,并通过瓯江南口大桥向南连接龙湾。
至此,柳市平原与温州市区正在告别交通阻隔融合发展的历史,瓯江两岸的联系与交流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那么,如今温州跨江发展的条件更成熟之后,在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该重新审视这片瓯江之滨的大平原,恰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决然发现,其战略地位已不能再被继续忽视。
03
♪
柳市平原古称柳川,位于乐清南部,是瓯江流域北岸最大平原、浙江第五大平原。据省地质勘查局上世纪80年代的勘查显示,柳市平原总面积113平方公里。随着近年来不断地围垦,柳市平原的面积已超过125平方公里。
以前,由于瓯江之隔,我们已经习惯于就乐清的发展看柳市平原,今天,我们需要“跳出乐清看柳川”,从更高的站位,以更宽的视野,你会发现,柳市平原对于温州的城市发展远比想象的重要许多。
从温州中心城区发展的视角,这里已悄然成为温州中心城市未来空间拓展的最佳选择;这里有着纳入温州中心城区发展的产业基础和城镇基础;这里与温州现有中心城区有着相互借力融合的需要,纳入温州中心城区发展通过整体融合提升而实现“双赢”。
这里拥有良好的区位条件。这里西临鹿城、永嘉,与温州未来的城市中心即滨江商务区空间距离仅约10公里。城市向东,如果你的双眼再擦亮一点,你的眼中一定不应只是龙湾,以七都未来科技岛为支点,柳市平原只有一步之遥。
这里与瓯江口、龙湾隔江相望,东滨东海与洞头列岛相拥温州湾区。这里是连接温州市区与乐清城区的重要纽带,乐清融入大都市区首当其冲是柳市平原,然后带动乐清城区一并融入温州中心城市发展。
这里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柳白片是温州模式的发源地之一,电气产业成为温州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拥有“中国电器之都”称号,诞生了诸多知名企业与上市公司,从而成为温州的经济重镇,并被列入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
同时,根据《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报告2019》,柳市镇位列第15名,不仅为浙江省第1名,且放到除广东、江苏两省以外的所有省份,均能位列第1名。
这里有着发达的城镇群。此前,这片平原分布着被成为“柳川八镇”的柳市、北白象、磐石、七里港、黄华、翁垟、象阳、白石。如今随着行政区划调整,这片平原拥有柳市、北白象、磐石三镇,翁垟、白石两个街道。
有人说,这里村庄密集,城市建设条件并不是最理想,但这里可供发展的空间依然十分广阔,不管在哪里,村庄改造和新区开发融合发展必然是未来中国城市空间拓展的开发模式。“小舢板”拼不成“航空母舰”,如果没有城市化的跨越式发展,柳市平原难以再创辉煌。
然而这些年,乐清在提升区域首位度的思路之下,重点建设其行政中心所在地乐成。同时,在行政区划阻隔与跨江交通建设滞后的情况下,温州市区对柳市平原也缺乏强有力的辐射与外溢。
在优越条件与辉煌成就之下,柳市平原却面临着城市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是最典型的“半城市化”地区,已经影响了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现在,恰是跨江门槛的突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顺应城市发展逻辑,明确了柳白片作为温州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拓展空间。
04
♪
当前,城市化已悄然进入下半场,其发展逻辑和路径早已由原先的“产业—人口—城市”转变为“城市—人口—产业”,原先仅凭产业发展就能吸引人口、形成城市的发展轨迹已成过去式,如今要以优美的城市环境吸引人才,形成人口集聚,从而带动产业提升。
在人口逐渐涌向大城市、人们对精神与物质需求逐渐提高的背景之下,缺乏城市建设、高端元素的地方,即便拥有更多优势产业、优质企业,也难以吸引人才落户,最终也可能面临企业外迁、产业衰落的结局,这是城市化必须跟上工业化步伐的内在要求。
当乐成拥有了更多城市元素,柳市平原却多年来无明显变化。柳市、北白象等强镇的面貌,依旧只是一片发展质量不高的城镇,缺乏城市元素。磐石、黄华等地,甚至还基本保留着农村面貌。柳市平原“半城市化”现象,已经制约其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长远来看或将丧失更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即便乐成进一步发展,但受城市级别影响,仅作为县级市城区,存在“小马拉大车”的局面,依旧难以带动柳市平原的发展。因此,把乐清纳入温州中心城市发展,温州城区带动柳白新区,柳白新区助力温州城区,使温州城区空间变大,整体实力变强,从而产生“1+1>2”的整体效应,温州中心城市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05
翻开地图可以发现,围绕温州湾的大瓯江口地区,以灵昆岛及其围垦区域为中心,南部为龙湾的永强平原,北部为乐清的柳市平原,整体形成以瓯江为中轴的扇形平原,其土地资源与发展空间完全不输于由鹿城、瓯海、龙湾状蒲、永嘉瓯北片组成的位于瓯江中游两岸平原的现有温州主城。
同时,瓯江下游两岸的这片扇形平原,位于瓯江与沿海两条城市发展轴交汇处,整体延续瓯江城市发展轴线,正是主城地区向东拓展的城市发展空间。依托主城地区,又可以与主城地区通过瓯江发展轴融合为一个整体的城市有机体。
诚然,龙湾片区早已是城市拓展的主要空间,但是,其南部的滨海新区(即现在的经开区)离现有的温州主城地区的距离实在太远,只能是中心城区的产业卫星组团,从“集聚、集中、集约”的城市发展本质出发,温州中心城市要提升首位度,首当其冲,是以瓯江为轴加快完善一东一西的“双城”内涵,做大做强一个具有整体感的中心城区。
当前,温州主城地区的发展已经接近饱和,发展空间已经基本填满,仅仅主城地区,温州的城市首位度还远远不足,城市东进,仅凭龙湾与瓯江口,其格局还不完整,还难以支撑再造一座与现有主城比肩的温州东部城区,这也是“十四五”要跨江纳入乐清城区的战略意义所在。
21世纪是湾区经济的时代,湾区城市更是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宜居性和国际化的时代特征,湾区经济更是滨海经济、港口经济、都市经济与网络经济高度融合而成的一种独特经济形式。
位于瓯江入海口的温州湾,相比国内外的大湾区,只是一个小型湾区,其地理位置上,乐清南部、永强片、洞头区围绕着温州湾,完成可以形成了“江、海、城、岛、山、林、田”相互辉映、和谐宜居的湾区城市。
以柳白片、永强北片、瓯江口新区为其核心城区,联合乐清城区、经开组团和洞头组团,整体形成富有特色、独具魅力的“湾区城”,也体现了从“瓯江城市”走向“湾区城市”的内在逻辑。
如今,温州“十四五”规划提出“向北推进与永嘉、乐清拥江发展,深化瓯北片、三江片区、柳白片区与主城区联动发展”。可见,将柳市平原纳入温州中心城区,不仅在地理空间结构方面存在合理性和迫切性,而此刻提出,也是在具备跨江发展的现实条件下的积极回应。
有人说,重点突出柳白片,是否温州中心城区在市域内太偏北;然而,温州要成为浙江“第三极”,温州作为温台沿海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必须加强与台州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对台州的辐射和带动。因此,跳出温州看温州,跨江发展纳入乐清城区,中心城市的位置才显更为居中;向北,北连乐清城区、台州南片;向南,南接瑞安、平阳、龙港、苍南。
06
♪
延续瓯江两岸沿线开发,两岸形成隔江相望的城市天际线。温州主城区的滨水区环境优美,景观丰富,已经成为温州对外的“重要窗口”,要进一步突出城市品牌引人、留人,从而带动产业升级。可见,势必要改变当前东部瓯江两岸破旧的城镇面貌,更好地展现建筑精美、优良环境的湾区城市新风貌。
要进一步加快瓯江两岸的跨江桥梁建设。七都二桥、七都三桥、七都四桥、灵昆大桥北汊桥、灵昆北二桥(以上都为暂名)等跨江发展的重点交通工程,均应尽快提上日程。
合理布局产业。瓯江两岸的浙南科技城、瓯江口新区、柳白新区,以及滨江商务区、三江口、七都未来科技岛,应根据所在地的产业基础与自身定位,强化顶层设计,各司其职,合理推进相关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形成联动模式,避免出现重复布局及恶性竞争现象。
柳白片的城镇群与瓯江南岸的龙湾城区、瓯江口相融,并与主城城区加强互联互通,在强强联合之下,当前制约他们发展的因素,有望一一破解。
总而言之,“湾区城市”已成为温州未来成败的关键所在,需要避免出现当前温州中心城区城市建设规格不高、房价偏高、功能布局混杂、环境不佳等现象。
在最近《求是》杂志刊发的《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中,提及“要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有序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提高智能管理能力,逐步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密问题”。
跨江发展,现有主城地区,加入瓯北片(包括三江、黄田),主城地区更加完整;同样,对于永强北片、瓯江口新区,加入柳白片,“湾区城市”才能真正落地。
不要再说什么“温州人口都外流了,拓展新区干嘛”,城市建设恰恰是为了更好地留住、吸引人口和产业。区域之间的竞争,如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温州若不聚力提升城市首位度,就连现有的人口和产业都很难留得住,更不用说建设东南沿海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幸福宜居标杆城市。
当然,开发柳市平原助力中心城区和“湾区城市”建设,也存在着不少困难。比如,撤县(市)设区,尚需上报国家层面批复。瓯江之滨分布着的温州电厂、七里港等设施,它们承载着城市重大功能,却与现代都市布局不相符,迁移并非易事。
柳市平原城镇群的大片民房,若要拆迁也是一笔相当高的成本。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温州向东,从“滨江时代”走向“湾区时代”,我们必须顺应大势、把握方向,我们只有迎难而上、披荆斩棘,才能乘风破浪再创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