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柳市镇党委、政府负责人在走访调研木山后、荷堡、凰屿等村社,柳市公安分局等职能站所,以及召开镇级研究会议时,多次以“微网格”为主要议题进行讨论。要求村社持续完善微网格制度,进一步细化微网格管理,确保“人熟、地熟、情况熟”;公安部门结合网格智治新优势,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护航柳市经济社会发展;主导科室突出“精细化”理念,深入探索搭建符合柳市实际的微网格智慧化基层治理模式。 记者了解到,目前柳市全镇94个村社已完成1478个微网格的搭建(微网格数尚在变化中),由党员、村民代表、村干部、驻村干部进网入格,团结、联系、带领30-50户群众,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倾听群众心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在实践方面,苏吕村、新东村做得比较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柳市镇有关负责人说。 新东村的特色在于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凝心聚力,使中心工作得以高效推进。该村划分了16个“红色微网格”,每个微网格包含数条道路和30户左右村民,由村干部、网格员及志愿者担任网格长,专门负责日常管理和运作,村“一肩挑”干部总抓。此举突破了融合村居民分布较为分散、管理难度高的壁垒,尤其在疫情防控、疫苗接种、美丽乡村、民生工程等工作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苏吕村的特色在于将微网格融入线上平台,强化了智慧治理。该村结合“智慧苏吕”党建平台打造了“智慧网格”,将全村按照党员数、村民代表数、住户数等标准划分为21个微网格,由“一肩挑”干部担任总网格长,村“两委”干部担任二级网格长,党员、村民代表、企业负责人担任微网格长。在出租房消防整治、安全生产等平安综治工作的日常走访中,各级网格长通过手机小平台对接智慧大平台,将出租房、厂房等消防整改情况以及流动人口信息输入到手机中,逐步在大平台上描绘全村的平安地图,从而实现“巡办一条线、调度一张图”的可视化工作模式,推动基层治理由“单一推动”向“协同用力”转变。 近期,木山后村也有特色动作。据悉,该村作为柳市公安分局“微警格、微网格‘双网’融合”工作的落地试点,正在积极探索警民融合的智治新模式。木山后村有户籍人口392户、1600余人,划分为8个微网格,除了“一肩挑”干部总负责、每个微网格设立微网格长外,还为每个微网格配备了5名保长。保长由村干部、村民代表或热心村民担任,负责就近联系9-10户邻居,并与柳市公安分局指派的驻村民警、微警格长组建微信群,成为微警格与微网格融合的桥梁。
“微警格长与保长密切联系,对当地各户亲属信息、人员流动、邻里纠纷等情况做到及时掌握。”木山后村驻村民警郑少宇说,“这样一来,可以提早预防,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一线。” 在木山后村调研时,柳市镇党委负责人指出,村两委要积极推进微网格“保长制”,深入推进微警格与微网格“双网”融合,实现基础治理工作提档升级。后续将把试点经验向全镇推广,切实提升微网格使用效能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来源:今日柳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