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上班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8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陈讲党史 大家都爱听”,柳市老人陈西川红色课堂搬进文化礼堂

[复制链接]

6445

主题

6449

帖子

7644

积分

小朋友

Rank: 1

积分
764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乐清之窗 发表于 2021-5-12 10:1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电信
“5月5日开始,老陈不在桥上讲课了,地点改到社区文化礼堂,周二和周五晚上6点半记得来听……”近日,柳市镇东风社区的居民们将这个消息口口相传,随后,连着两场讲课场场爆满,新教室、新气象,加上陈西川老人的精彩讲述,大家频频点赞。
据了解,今年79岁的陈西川已经在包宅桥上讲党史和时事政治近10个年头了,大家都习惯亲切地称呼他“老陈”。这位有着56年党龄的老党员、服役7年的退伍老兵曾被认定为三等甲级残疾军人,如今,他老骥伏枥,满腔热忱,十年如一日用个人宣讲的方式打造了一处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思想阵地。
2001年前,老陈曾先后任职乐清市二轻工业公司驻柳市办事处主任、总支部书记,在机床厂、黄杨木雕厂、花边厂轮岗多年。退休后,每晚散步至包宅桥上,他发现周边的老人们都十分关心时事政治、国家大事,于是驻足聆听,遇到自己了解的部分就适当参与补充。时间久了,大家都觉得他对政治和历史的理解准确到位,便邀请其来当主讲人。此后,这处桥上的“红色课堂”吸引了东风、北城等多个村社的老人来听讲,最多的时候,桥面上聚集了50余人。

夏季傍晚,桥面热得发烫,老陈用河水淋湿桥面,在课前给大家解暑降温;每逢下雨天,老陈就把“课堂”挪到菜市场门口,一边躲雨一边讲课;寒冬腊月,老陈讲课时冻得直打哆嗦,但内心依然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从国际、国内形势到中央最新政策,长期讲课,老陈的嗓子不免有些沙哑,热心居民出资给他配了个扩音器。老陈说,近一个月来,主讲百年党史,1921年一大召开,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他带领大家沿着红色足迹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讲好红色故事,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为了方便备课,他还专门学习用电脑查询资料,获取更多信息。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老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平易近人的乐清方言,讲述中国共产党光辉的革命历史,群众听得懂、听得进、还愿意听,从而更加深刻感悟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宗旨,切实做到知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听老陈讲党史,过瘾!”来听课的叶胜隆说,“老陈是干部出身,文化理论水平过硬。他讲党史,抓住了最典型的例子,不仅生动,还有意义,听着有趣,一点都不累。我们老人眼睛看不清,耳朵也不好使,有的对普通话不是很理解,老陈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用方言带我们跟上了时代了步伐,把学习党史与实际生活联系得更亲密了。讲课没有工资,在纯公益课堂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坚持下来实属难得,在我们农村更是少见。”

拿着厚厚的一沓课件,上面红、黑色的笔记,都是老陈认真备课的字迹。他在课堂上讲:“吃水不忘挖井人,个别群众忘记了今天的幸福是如何得来的,是共产党带着人民从苦难走向胜利,让每个人不用担惊受怕,希望年轻一代能铭记过去的革命历史、珍惜革命先辈创造的美好生活,感党恩,跟党走。”
东风社区总人口5370人,60岁以上老人占比近五分之一,群众基数大,老陈讲党史的行为渐渐地感动到全社区居民,大家纷纷出谋划策,尽力让“红色课堂”更“红”,办得更加有声有色。

“社区发展需要学习党的精神。”东风社区“一肩挑”干部包伟丰告诉记者,社区居民服务中心曾考虑将为老服务中心三楼提供为上课场所,但大多数老人上楼梯腿脚不便,于是干部们一起将临河的文化礼堂整理出一间屋子,清空杂物,并由社区出资配置了全新的讲台、课桌椅,以及茶杯、热水壶等基本设施。这里环境清幽,最适合当群众学习党史的课堂,帮助群众提高思想意识,加强党员自身认同感,成为全社区名副其实的思想武装阵地。他还表示,“老陈讲党史”让“本土”变“特色”,希望像这样的基层党史宣讲能够“百花齐放”,让严肃的党史转化为老百姓容易接受的表现形式,切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群众生活,让党史学习教育知识真正地入心入脑。
来源:今日柳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乐清上班族网 ( 浙B2-20100310-1 )

GMT+8, 2025-8-17 11:30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