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被评定为乐清市2021年第二季度“最脏村”后,城东街道土墩塘村将压力转为动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力度,奋起直追,破难攻坚,全力以赴打好环境整治翻身仗。
拆违动真格
8月16日上午,在土墩塘村兴中路一侧,随着炮头机持续“轰隆”作响,一处面积约为800平方米的违建工棚得以拆除。现场,工人们及时清运了拆后垃圾。
这是连日来土墩塘村大力度拆除村内违法建筑的一个场景。
土墩塘村是城东街道的一个大村,有常住人口4000多人,居住密度大,村内乱搭违法建筑、乱堆建筑废料、乱放集装箱、乱圈养家禽等问题比较突出,被评定为乐清市2021年第二季度“最脏村”。
知耻后勇,迎头赶上。7月30日,街道联村领导、驻村干部、村民代表和村为老服务中心、妇联、共青团成员共同召开会议,会议形成共识——环境整治,不能停留在浅表性的“挠痒痒”,而要对“脏乱差”顽疾“撕开皮”,大刀阔斧地进行“刮骨疗伤”。现场,众人献计献策,对全村下一步环境整治工作做出了全面安排。
会后,在街道综合行政执法、环卫等部门的支持下,街道干部和村干部联合开展走访,挨家挨户发放《告全村村民一封信》,不厌其烦做村民思想工作,得到理解和支持,村民们纷纷清理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物品。同时,经数日走访排摸,共梳理出300多处整治点。
在兴中路两侧的一大片空地上,违法搭建的头盔生产、塑料加工等工棚非常集中,还有多个用于仓储的集装箱,生产物料与塑料桶更是随地可见,目之所及,杂乱不堪。工作人员向相关责任人发放《违法建筑拆除通知书》,经一番动员,很多责任人主动对工棚进行了腾空。
8月9日,挖掘机进场,扩违整治行动正始启动,有序铺开。
经过十来天连续奋战,兴中路两侧50多处、面积计1.4万平方米的整治点得到拆除,分布在村里其他各处的违法搭建的小厨房、小卫生间、小店铺等也被一一清理。“村里的路太窄了,现在这么一拆呀,路变宽了,车子好开了,视野也变得开阔了。”村民冯先生如是说。
据统计,截至8月18日,该村共拆除整治点120多处,拆违面积计1.8万平方米。
“等整治点清理好后,会统一规划做绿化点、停车场。”城东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结合实际做好“拆后建、整后管”文章,真正打造洁净美的人居环境。
治管两手抓
近两周以来,在街道各部门的支持下,土墩塘村集中开展了新一轮的“地毯式”排查整治,掀起了人人参与环境整治的热潮。
村干部们加强宣传和巡查力度,挨家挨户发放《告全村村民一封信》,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引导村民清理房前屋后,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以自然村为网格点实行重点治理,集中清理村内集装箱乱堆放现象,工业生产物资、建筑垃圾、房前屋后物品的无序摆放,家禽饲养的环境污染等;组织人员定期巡查村内环境卫生问题,发现视觉“疤点”,全面清理,不留死角。
另悉,从8月1日开始,城东街道环卫所倾斜力量,每天派出两组共20名环卫工人到土墩塘村,一起整理房前屋后乱搭乱建,以及村路边角的陈年垃圾。每天,大型、小型垃圾清运车在村里进进出出。据统计,半个月时间,共清运各种垃圾41吨。
在村庄环境悄然发生着可喜变化的同时,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也得到了大大提升,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清理、打扫、归整,以实际行动助力土墩塘村坚决摘除“最脏村”的“帽子”,为“全域美”建设贡献力量。
城东街道办事负责人表示,环境整治要从小处着手,从细处落脚,只有大家拧成一股绳,一步一个脚印,“和美城东”“美丽土墩塘”的目标才会越来越近。同时,要着力做好“治理”和“管理”两大文章,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要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完善村级环境治理和管理体系,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常态化管理,希望经过不懈努力,促使土墩塘实现从“最脏村”到“最美村”的蝶变。(记者 郑望喜)
来源:城东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