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土生土长的河深桥人,陈进生开小卖店已有18年,也深刻体会到近年来的变化。他说,以前就他一间店,现在周边陆续开了四家,而业务更忙了,收入增加了一倍。他将规模扩大,并对小店进行了装修,楼上房间也装修好等待房客入住。
“以前我们位置偏远,交通不方便,环境治安差,村里人想要吃饭逛街都要去繁华的东街,说的是‘去镇上’。但现在,村里有五星级酒店、商场,有河滨公园,我们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镇上’了,人气也越来越旺,对我们小店的生意也是越来越有利的。”他笑呵呵地说。
在小店走访中即使不是周末,不过也有市民陆续来回购买,热闹程度可见一斑。河深桥在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带动了百姓共同致富。目前,社区有入住居民近万人,人多了,发展途径更多了。
经济发展的同时,河深桥的环境也在变,这几年建起了河滨公园,游步道正在建设中,天元广场周边成了网红打卡点,虹河公园正在规划建设中。
社区在全镇率先完成污水零直排,完成管道整治6254米,检查窨井350座,立管整治完成5692米,完成污水管网社区全覆盖,实现雨污分流。河滨公园的污水零直排主题公园,通过一个个模型生动展示污水零直排体系建设的主要步骤,治水深入人心。
老百姓的民生福祉始终挂心头,社区扩建了创新路、朝阳南路,让居民出行更方便。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商贸中心,建设宜居社区,希望居民的生活越来越好,钱包越来越鼓。”陈永林如是说。
“社区能有今天的发展,领头羊的功劳不可没。”驻村社干部胡伟峰介绍。
2015年左右,河深桥还是远近闻名的后进村、复杂村,党员干部和居民代表及群众之间多方互不信任,“会上掐架、会后吵架是常态”,大大小小的会议每年开了不下数百次,项目却看不到一个。一次,市内一家知名教育培训机构想要落地河深桥村,在满足村里租金等各方面要求的同时承诺对村民子女入学给予丰厚优惠,可就是这样一个大家都觉得是互利共赢的项目,却因为难以通过一次次互不信任的村内会议讨论,最终将机会拱手让给了邻村。
转机来自于2017年的换届选举,虹桥镇在全市范围率先推行“三年工作规划电视承诺”,通过“先定事、后选人”做法,在北京经商的陈永林返回家乡,顺利当选领头雁。
陈永林意识到,要想富“口袋”,先要富“脑袋”。他凭着退伍军人的坚强不韧精神,因地制宜进行谋划,将团队拧成一股绳,按照集体项目审批、集体项目投资、和企业合作等三个方式谋划,确定了14个重点项目,着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进项目建设。谋划了农贸市场、商贸城、文化中心、老年公寓、居家养老中心、万清堂等七大壮大集体经济项目,惠及全社区。社区每年以集体收入的20%反馈作为居民福利。
近日,村社干部正在讨论文化中心的审批落地事宜。驻村社干部胡伟峰说:”河深桥乘势而为谋发展,千方百计抓项目。班子团结,凝心聚力解决问题,我们每周上午都要开会两三次,专题研究项目建设碰到的大大小小问题。”
胡伟峰介绍,当干部只要没有私心,没有干不成的事。为了这些项目建设,大大小小的会议开了不下200多次,大家齐心协力、分头合作。施工阶段后,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日盯夜盯项目进展,确保项目早投产早收益。
来源:千年新市魅力虹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