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柳市法庭紧紧围绕司法为民宗旨,针对涉民生案件总结经验、观照现实,积极研究对策,用心用情用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柳市法庭共成功调解案件212起。
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抚养问题一直以来存在矛盾大、因素多、化解难等问题。近日,柳市法庭在一起变更抚养权纠纷案件的审理过程中,通过多方力量,坚持情、理、法相融,最大限度化解家事矛盾,平复婚姻家庭纠纷各方因情感危机造成的心灵创伤,切实维护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
2017年,柳市镇居民赵某与孙某协议离婚,约定孩子由母亲赵某抚养,孙某不承担抚养费,并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费10万元。现今,赵某主张因自己家庭变故,向柳市法庭起诉要求变更孩子抚养权,抚养费由孙某承担。
庭审中,孙某坚决不同意抚养孩子,理由是自己已重新组建家庭,若现在把孩子交由自己抚养,会导致自己现在的家庭不和谐。
基于上述情况,柳市法庭启动家事调查程序,由家事调查员前往受抚养儿童的居所、学校等地,了解儿童生活现状,并与原、被告积极沟通孩子抚养事宜。
同时,为了最大程度保护未成年合法权益,承办法官运用“未成年人权益代表人”制度,通知乐清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指派未成年人权益代表人参加诉讼。最终双方对孩子的抚养问题达成共识,孩子的抚养权交由母亲赵某,孙某自愿承担今后孩子的抚养费。至此,一起变更抚养关系纠纷圆满解决。
妥善处理婚姻结束后的子女抚养问题,让未成年人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是柳市法庭坚持为群众办实事,积极回应群众的司法需求的集中体现。柳市法庭正以实际行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柳市法庭聚焦民生、主动作为,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党史学习活动相结合,真心实意解决老弱病残特殊群体在司法服务中“听不到,说不出”等难题,致力于搭建与聋哑人等残障人士的沟通平台,努力推动无障碍司法服务建设。
日前,柳市法庭工作人员走进聋哑人群体,开展了一堂以婚姻家庭为内容的公益讲座。
现场,来自柳市法庭家事审判团队的调解员通过手语翻译和图文展示,以形象生动的画面和讲解方法,引起聋哑人学员的兴趣,为聋哑人群体开展关于婚姻家庭关系的公益讲座,受到好评。
基于聋哑人群体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为更好地增进沟通交流,调解员以其丰富的家事调解经验和对婚姻家庭关系的认知、理解,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围绕“什么是爱”“婚姻的责任”“拒绝暴力”“好好表达”“相亲相爱”这五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良好沟通在婚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聋哑人学员建立夫妻和睦、家人和美的家庭关系。
“我觉得通过这样的讲座,能让他们知晓婚姻家庭的重要性,更好地在自己的世界里找到另一半。”现场,有聋哑人学员的家人倍受感动,表示愿意多多参与这样的法律安全公益讲座。
日前,柳市法庭通过多方面调解、多渠道执行、多层面关怀,妥善化解涉林宅湿地公园房屋拆迁的执行系列案件,既有效地保护了被执行人的基本合法权益,又保障了市重点民生工程的进度,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2009年期间,林某、张某因家庭经营急需资金周转向银行、个人等共计借款上百万元,后因未能按约偿还借款,被诉至法院。经判决,林某、张某应偿还相应的借款本金及利息,但判决生效后一直未履行还款义务,债权人遂相继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柳市法庭发现,林某因病逝世,家庭遭遇变故后经济困难,张某也成为了村里的低保户,案件一时之间难以执行到位。
在案件陷入“执行不能”僵局之后,柳市法庭执行法官仍坚持不懈开展执行调查。在通过基层走访了解到,林某和张某名下唯一的农村住房被列入林宅湿地公园征地拆迁范围,近期即将被征收,拆迁安置款项似乎将成为被执行人解决问题的曙光。
但随之而来的“房屋因抵押被查封,征收工作难以进行”“房屋征收后我该住在哪儿”“征收款不足清偿,我该怎么办”等种种问题,既成为被执行人张某的一大困扰,也成为该批执行案件的一大阻力。
考虑到被执行人的基本居住权益及顺利推进林宅湿地公园改造项目的工作目标,柳市法庭执行法官以调解为主、强制执行为辅的“柔性执法”来处理该系列案件,力求能妥善化解。同时,柳市法庭积极寻求镇党委政府的支持,通过邀请当地村两委干部及乡贤参加调解工作,引导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诚信协商。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该批量执行案件的双方当事人成功达成和解,在保留张某一家基本生活所需安置房面积指标基础上,将另一部分拆迁权益货币化用于偿还债务,全部执行案件得以执行完毕。
柳市法庭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进一步聚焦涉民生类执行案件,在充分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时,努力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地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今日柳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