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其艰难,方显勇毅。面对杭绍甬突发疫情的严峻考验,虹桥基层党员干部挺身在前,冲在一线,无怨无悔,争当“最美逆行者”。
他(她)们没有华丽的语言,放下襁褓中的婴儿、家中的老母亲,舍小家为大家,用实际行动来诠释干部的担当作为……
“老马!老马!”头戴鸭舌帽,身穿冲锋衣,手持对讲机,接不完的电话和来去匆匆的身影,这是虹桥镇疫情防控车队马明林这两年的真实写照。
“我觉得我也有责任,疫情防控不光是政府的事,更是全社会各界都应该重视并参与的”在跟马队对话的过程中,这句话让人记忆深刻。自19年底疫情爆发以来,老马不仅是虹桥镇疫情防控车队的队长,他自身更作为一名志愿者全程参与见证了虹桥镇疫情防控工作。
马队的车队有5位师傅,他们同马队一样这两年来接送了数不清的对象,陪伴他们工作的是那身脱不下的防护服和不停使用的消毒剂。无论多晚,只要有对象需要接送,车队的师傅们总会按时到达。偶尔遇到有情绪、抗拒配合的对象,马队也有一套独特的处理办法,能够及时的消除对象的消极情绪,顺利完成防控工作。
开放疫苗接种时,马队的身影常出现在虹桥镇新冠疫苗方舱接种点,他协助镇机关干部,帮忙管理方舱秩序。也正是因为马队的协助,在市二医临时采样点建成后,医院与防控专班的联系更加紧密了,信息传达更加及时了。镇领导对马队的工作高度认可:“老马车队在虹桥镇疫情防控工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老马本身也是疫情背景下虹桥镇近千名志愿者的集中体现:有热心,有担当,有责任,有勇气”。
“数据处理”是这名95年小伙戴学旭2021年的关键词。戴学旭是从20年底开始参加疫情防控工作,这一年身边的同事飘忽不定,而他从一个刚接触疫情数据处理的“菜鸟”成长为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师傅”。
自12月浙江爆发疫情以来,虹桥镇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戴学旭每天平均要处理数百条数据,同时将集中隔离、居家隔离、核酸检测和解除隔离人员名单等数据统筹工作扛在肩上。他不善言辞,但在行为上从不停滞。启动应急响应后虹桥镇快速补充数据处理组的力量,面对组内大都新鲜的面孔,在完成自身数据统筹工作的同时,戴学旭还将自己在数据处理方面的经验倾囊相授。
虹桥镇防疫专班工作人员是伴着零点的夜景下班的,因为负责数据统筹的工作,戴学旭的下班时间总是最晚的,而在次日的早晨,他都能准时的回到工作岗位。戴学旭忙于工作而疏于个人,常常一连几天见不到家人,作息紊乱,只能利用就餐时间补觉。
他从没有过抱怨,而是用实际行动为虹桥疫情防控贡献力量。“每个数据都要核实清楚情况,备注一定要详细!”是戴学旭对自己也是对新同事的要求,不管是下派零星几条的数据,还是上千条无主需核实的数据,戴学旭他都耐心确认,遇到遗漏的数据,会询问负责的联络员并将信息完善补齐。这段时间以来,戴学旭以“老师傅”的经验帮助同事快速熟悉工作,帮助提高了团队整体的数据处理能力。
戴学旭虽然是一名临聘人员,但是在高强度的工作中他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始终保持工作干劲。问他最近工作生活上有没有难处时,他腼腆地笑了笑“没有啦,没有什么难处”。
扫码测温什么时候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的?这个问题可以用赵佩红这一年半的工作经历来回答验证。赵佩红,虹桥镇政法办的一名工作人员,自健康码上线以来,她和她的同事们就承担起虹桥镇政法线上的疫情防控工作。公共场所温州健康码扫码账号的开通、健康码异常对象的上报和及时对异常对象进行研判分析是赵佩红的主要工作。
为了保持疫情防控联系的高效性,赵佩红和她的同事们根据场所类型的不同分别建立了精密智控微信群,在微信群内及时的向各公共场所传达最新的中高风险地区,并在各场所出现健康码异常对象时也能够在微信群内及时上报。不止扫码,还有测温。赵佩红对自己所辖的公共场所要求严格落实二码联查、戴口罩测温和场所定期消杀。“进店一定要扫码测温”是她督促过最多的一句话。
“请一定要给对象佩戴好电子手环和安装电子门禁,居家对象的管控措施一定要严格落实,如果日常健康监测对象和居家硬管控对象体温有异常,请及时与我联系......”赵佩红工作中另一大联系群体就是驻村干部,居家管控的对象需要佩戴专门的电子手环以及安装电子门禁,每日还需要测量两次体温,这就离不开和驻村干部的协同作战“其实驻村干部比我们更辛苦,他们才是真正值得宣传的”赵佩红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我们只是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但如果没有驻村干部的帮助,我们的工作也难以为继”。
来源:千年新市魅力虹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