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是第9个“世界痛风日”,据《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25)》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痛风患者已突破1亿,且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部分患者初次发病年龄低至16岁。痛风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更非古代所谓的“帝王专属病”,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代谢健康危机。
正值世界痛风日来临之际,乐清友义骨伤医院专家为您解码痛风的科学防治之道。
痛风的现状与误区:您踩过这些“坑”吗? 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已达17.3%,约33%的高尿酸人群会在十年内发展为痛风。值得注意的是,公众对痛风仍存三大误区:
误区一:“痛风只是关节痛” 痛风本质是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尿酸盐结晶沉积病,除了经典的“大脚趾刀割样剧痛”,还可能引发肾结石(约20%患者伴发)、动脉硬化(风险增加41%)等全身性损害。
误区二:“严格忌口就能控制” 食物中嘌呤仅占体内尿酸来源的20%~30%,单纯节食可能造成营养不良,科学防控需药物与生活方式干预并重。
误区三:“不痛不治,止痛即止” 发作期结束后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阶段,正是溶解尿酸盐结晶的关键窗口期。接诊患者中,约60%因忽视此阶段治疗导致复发甚至关节畸形。
阶梯式科学防治,精准管理全程 ① 高危人群:20-40岁男性、绝经后女性、肥胖者 必查指标:每年至少1次血尿酸检测(正常上限420μmol/L)生活方式:控制体重(BMI<24)、每日饮水2000ml、减少果糖饮料和红肉摄入
② 早期防治:高尿酸血症未发作阶段 核心策略:血尿酸≥540μmol/L或伴高血压/糖尿病时,启动降尿酸药物治疗创新手段:关节超声筛查技术可早期发现尿酸盐结晶沉积(检测准确率达90%以上)
③ 急性发作期:遵循“3+3原则” 3要:及时冰敷(单次≤20分钟)、抬高患肢、遵医嘱用药3忌:禁止热敷/按摩、忌用阿司匹林、忌自行调整药量
④ 长期缓解期:“达标”管理 达标值:血尿酸持续<360μmol/L(无痛风石)或<300μmol/L(有痛风石)监测周期:初始阶段每2周复查,稳定后每3个月评估
专家提醒:痛风是可防可控的终身管理性疾病 高风险人群:进行血清尿酸筛查
已确诊患者:规范平稳控制尿酸
社会共建:推进“三减三健”专项行动(减盐、减糖、减油,健康口腔、骨骼、体重)
来源:乐清友义骨伤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