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变”,柳市镇发展的脚步从不曾停歇。
近年来,柳市镇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通过一段时间的沉淀与积累,已迎来收获之期。中国电工电器城、正泰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德力西智能电气产业园、人民电器高新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创成智能电气小镇,2019年凭借经济综合实力获评全国百强镇第13名、浙江省第一名。
另一方面,柳市镇以“实力柳市、美丽柳市、和谐柳市、文化柳市”建设为抓手,以主城区辐射全镇,高标准开展综合整治提升工程,让城市面貌得到质的提升,让人民群众宜居宜业更有获得感。
如今,柳市镇已获得国家级卫生镇、全国文明镇、全国大书法名镇、省级森林城市、浙江省文化强镇等称号。拥有镇一级少见的四大中心——文化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智能电气创新发展中心与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拥有发达的“八纵八横”城市交通路网,以及建设中的湿地公园、日渐完善的学校硬件。
“全域美”建设正当其时。
记者了解到,柳市镇将“全域美”建设与“美丽柳市”“美丽城镇”“3A级景区镇”等创建相结合,精准把握柳市镇的独特人文气质,做好顶层设计,塑造大镇气象,打造温州乃至全省镇级“全域美”示范标杆。
当前, 备受期待的柳市体育中心、 十里绿道等民生重点工程推进有序, “美丽柳市”暨口袋公园、 停车场新一轮建设已经启动, 柳青北路与104国道路口“美丽田园”精品示范点已建成、 镇级邻里中心项目正在谋划…… 柳市“全域美”, 蓝图已绘就,建设正当时。 9月22日,记者从柳市镇了解到,柳市体育中心项目已启动,进入方案报送审核流程。该项目选址于溪桥路与环城东路路口,以全民健身为主题,设置室外塑胶跑道、广场舞场地以及室内羽毛球馆、乒乓球馆、游泳馆、篮球馆、排球馆。
十里绿道是柳市首条沿乐琯运河及周边水系打造的集休闲健身、生态观光、文脉传承于一体的综合型绿道。西起柳市镇政府,途经沿河西路与沿河东路,向北穿过新市东街,南至凰屿村东仁宕片,西南串接西仁宕村,总长约16.2公里。近日,一期工程已启动,主要进行镇政府起首段5公里的步道施工。
中国电器之都智能电气创新发展中心位于柳市镇柳青南路,是集研发、新技术孵化、企业服务的综合性平台,由柳市镇政府和浙江云谷大数据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目前,京东智联云数字经济浙江区域总部产业园、华北电力大学乐清智能电气与产业创新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工业控制类(机器人)产学研基地、温州市乐清电气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牵头)、院士工作站等签约单位已陆续入驻。
三里停车场建设前。 三里停车场已于日前建成, 正在完善门禁管理系统。
2019年8月23日,柳市镇召开环境综合整治暨“美丽柳市”建设千人动员大会,拉开“美丽柳市”建设序幕,发出口袋公园、停车场建设令。全镇各村(社)响应号召,清理废弃地、建公园、划车位,新建口袋公园419个,新增绿化面积8.7万平方米,新增停车位7600多个,使绿地面积大为增长,停车更为便利。
2020年8月24日,在“美丽柳市”建设一周年之际,柳市镇召开“全域美”建设动员大会,继续启动口袋公园、停车场建设,掀起建设热潮。
今年,柳市镇以“转型小城市的美丽城镇新样板”高标准创建“美丽城镇”,实施设施、服务、产业、品质、治理等五大提升行动,打造出主干道、主城区、核心区的美,让环境面貌切实改善。 同时,以“美丽城镇”建设范围为核心区域,辐射全域,建设“3A级景区镇”,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镇景融合的宜居、宜业、宜游空间。 记者从柳市镇了解到,作为“3A级景区镇”创建的核心工程,柳市镇沿柳江路-104国道-柳青路为闭环打造的精品线路品质提升工程已完成初步规划,将对柳市重要道路节点进行景观提升,展现简洁、精致的城市氛围。
柳市文化中心总投资2.36亿元,是集文艺演出、文化展览、图书阅览、文体培训、文化交流和电影放映等于一身的文化综合体。 建成几年来,柳市镇以文化中心为载体,通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集聚、文化资源集聚和文化人才集聚,不断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形成了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力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治理体系。
9月15日,柳市镇率乐清全市之先成立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该中心接纳群众调解诉求最多的多个部门进驻,包括信访办、柳市法庭、司法分局、综合信息指挥室等,实行集中式一体化办公。建立了诉讼服务、调解服务、信息指挥、社会风险研判等多个功能区,整合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社会治理事件处置、社会风险研判三个平台,为群众提供受理、调解、仲裁、诉讼、执行全流程“一条龙”服务。
今年1月,位于溪桥西路8号的柳市镇行政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该中心以综合专区形式规划窗口位置,共分为税务、不动产登记、社保医保、公证、商事、公积金、投资项目建设、公安、社会事务等九大专区以及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现一站式服务,助力“最多跑一次”。
这一次, 柳市要“全域美”
柳阴青山,秀水良畴,老祖宗留给柳市人的好山好水,可以一直追溯到公元前的西汉昭帝年间。那首耳熟能详的“绿满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让人牢牢记下了曾经的柳市风物。
承载着无数柳川赤子乡愁的广袤土地,经历了千年未有之变局。在几代人的筚路蓝缕接力奋斗下,柳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傲人的成绩,牢牢站稳在浙江强镇第一方阵。而当我们俯视脚下这片土地时,却发现,物换星移中,精神原乡不知不觉的失落。
这三五年来,柳市人不曾停下过追逐美丽的脚步。随着一条条黑臭河的摘帽、一桩桩违建的攻坚、一个个钉子的拔除,“美丽柳市”的轮廓,渐渐在镇党委、政府的精心谋划推动下,在各社区、各村庄殚精竭虑、重整环境的手段中显山露水。可环境的转变,难以奏其效于一时,矛盾的解决,难以毕其功于一役, 历史的积账,难以在轻描淡写中一笔勾销。
发展,是民之所向,环境,同样是民之所盼。这一次,柳市下了更大的决心。这一次,柳市要的是“全域美”。
“全域美”的柳市,应安得下乡愁,更载得动梦想。一个高品质现代化小城市的美好生活,理应涵盖明媚的阳光、洁净的空气、放心的食品、顺畅的交通,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安放得下青春和梦想。不论是建成区或乡村,都应当是生命昂扬的舞台、发展机遇的富矿、梦想孵化的温床。柳市“全域美”建设,是“美丽柳市”活动的升级版,要努力满足柳市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柳市作为乐清第一大镇强镇,在“全域美”建设中更要遵循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法,顶层设计,争当标杆;突出重点,兼顾全局;线上突进,辐射两侧;整治行动为先,常态管理跟进……把整治环境变成前行路上的帆与桨,从而驶进一个属于柳市的全新的时代场景,让每个柳市人都能共享发展成果。
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我们奋斗的动力,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打造“全域美”的柳市,便是柳市人当下最迫切的选择,决绝而坚定。
来源:乐清柳市 |